我看2008——有感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

安徽服务中心 0809汉语言文学 陈兴鹏

 

今年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考察工作, 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问候,鼓舞了全省6600万人民。一年中,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2008北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和喜迎建国59周年之际9月30日,总书记再度来到安徽,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行考察调研。

在考察工作中,总书记对群众生活极为关怀,用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真切地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展示了他亲民、爱民、近民的人格魅力和民生情怀,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特别是总书记一句句朴实和关注民生的话,真的让我们平常百姓感受到了一个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执政为民之情。其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始终定格于我的记忆之中。在与小岗村双孢菇种植示范园领办者之一、大学生苗娟亲切交谈时,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将小岗村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先进科技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带领村民致富的新路。中央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既是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从中国国情来说,农村不发展,农民没有实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没有可能。我们应当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农村锻炼成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立身农村,胸怀祖国,服务农民,奉献社会,发展农业,促进和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才智。

2006年7月,我参加了安徽省大学生农村社区文化调研,真实客观的看到了农村村容村貌发生的变化,看到了党和国家带给农民群众的“实惠”。就在今年的1月,总书记视察安徽,我有幸在合肥看到了总书记视察街道社区工作,他那亲民、善民、为民的一举一动,他那慈祥和蔼的领导风度,着实令我感动甚至一生都无法忘怀。

全国有多少山村田间、矿道险路,茅屋病房、边防军营——处处都深深地留下了胡总书记及其他领导成员那种执政爱民的温柔情脉踪迹。当国家发生重大灾难时,当全国欢庆节日时,当需要他们到实地考察时,他们总不顾自身的安危,不辞辛劳地深入到灾难的第一线去宣传鼓动,去亲临现场解决重大实际问题,而对受灾的民众总是深切地问寒问暖,讲解国家政策,鼓励他们重建家园的勇气,并向有关部门发出指示全力援助他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人民才得到了战胜灾难和病魔的信心和力量。他们的爱民情怀,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亿万人民的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建和谐,“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顺民意、得民心、谋民利”,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的体现到民生上,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心舒,气顺,少忧,多喜,幸福感明显上升。

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更是胸有成竹的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必须解决好13亿人民的民生问题”!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国的各项改革都迈向新的阶段,跨入新的高度,走向新的时代。我们应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和兴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为我们每个青年知识分子施展自己的抱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要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努力拼搏,始终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 起,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生活和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我想说说:匿名发表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