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8——地震灾区志愿者亲历 成都服务中心 0709人力资源管理 李敦良
谁都不愿回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是怎样的一种灾难,顷刻间天塌了,地陷了,人不见了,劫后余生的人们用惊恐呆滞的目光望着眼前的一片废墟,恍若噩梦——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毁灭性的灾害降临到四川人民的头上!每日在网上,在电视里看着那些悲惨的真实镜头,我的心碎了,泪不经意间流了出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恨不得马上飞到灾区参加救援行动!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但是我们学院党委书记说过:学生的稳定是对灾区最大的贡献。为了学生我们不怕累,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所在。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和同事们在三分钟之内,将公寓内的1000余名学生全部疏散完毕,并且坚持24小时守候在学生身边,做好安抚工作。
在得知灾区缺少衣物、食品、饮用水和灾区急需血液的消息后,我立即组织学生干部在校园内外进行募捐支援灾区,同时动员全校师生参与无偿献血。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共募得物资衣物1000余件,募集现金近800元,部分学生甚至自费打的到成都血液中心参与无偿献血。
08年5月18日,根据龙泉驿区团委的安排,我组织了800余人(次)学生志愿者到“聚和国际”物流中心加班加点装卸救灾物资,并受到了国家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同志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完成救灾物资装卸任务后,我又组织了30余名志愿者协助龙泉驿区团委筹办爱心家园“灾难让我们更坚强”六一主题队会。
在灾难面前,我们相信一份灾难除以13亿是一个很小的困难,一份爱心乘以13亿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作为广东“博爱天下”民间公益团队成都地区负责人,在完成龙泉驿区团委交办的志愿服务任务后,我又主动沟通广东“博爱天下”成员,组成了一支以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公司员工等为主的志愿者公益团队,深入灾区开展抗震救灾活动。同时我个人先后五次自愿、自费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协助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从5月25日开始,我积极联系的广东“博爱天下”第一支服务队抵达德阳绵竹开展受灾群众的医疗救护、心理干预等志愿服务活动。到达绵竹市团委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绵竹市2号立交桥灾民安置点的医疗救护和心理干预工作。面对一个三百多顶帐篷和近三千人的安置点,我们起初还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因为我们是一群没有救灾工作经验,只有爱心的热血青年。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很快调整了工作思路。我们的5名医学类专业人员将我们带过去的部分药品捐赠给了汉旺镇抗震救灾指挥部。之后我们返回营地时,已经是深夜了。虽然这时安置点还有吃的,但大家不愿意占用灾区的资源,所以大家都饥肠辘辘的吃着冷硬的食物,喝着冰冷的生水。
第二天我们统计了需要用药的灾民,经过走访得知他们大部份人都患有感冒、咽喉疼、腹泻等疾病,还有部分小孩患有皮肤病,四十岁以上的成人大部分患有风湿或者类风湿等疾病,我们及时为他们配了药送到手中,并告诉他们服用方法。可能部分灾民还处于因地震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少数灾民用漠然的目光望着我们,接到药品就随手丢到一旁。我们志愿者知道后心里很难受,但是想想灾区群众因地震而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痛苦,也理解了他们。
多数灾民服用我们的药品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医学专业毕业的队员李维和涂丝露利用所学的中医针炙协助中医救助站给一些患者做针炙治疗,经过治疗后有几个原来行动不便的灾民可以行走串门了。只有两位老人,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是不能自已走路。于是我们找医院的救护车送他们回安置点,并背他们回到自己的帐篷。多次走访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大家接受的目光。很多灾民都主动找我们的队员求助。
面对这些患病受苦的灾民,我们当时也很无奈!因为我们携带的药品已经用完了。面对药品短缺,而灾民又急需医治的问题,我们只得先登记他们的病情和所需药品,然后向组织申请调集。同时耐心地告诉他们,我们正在为他们找药,等找到后就会及时分发。
6月25日深圳移动公司寄过来的药品终于到位了,我们把一部份药按需分发到了2号立交桥安置点的灾民手中,把一部分药捐赠给了药品紧缺的九龙卫生院和土门卫生院。我于6月27日又赶回成都筹集第三批药品并火速返回汉旺安置点协助医护人员为受灾群众分发和治疗。之后,我们又深入九龙、汉旺等地,为当地受灾群众捐赠衣服和药品,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受灾群众的欢迎。
在陈惠冰、徐丝露、李洁霞、邓育玲为主的心理干预小组探访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有些灾民有病也不主动去找医生看病,有的甚至病了八九天也不愿走出帐篷。他们的生活条件比体育中心差得多,有很多人睡在用压扁的纸箱铺垫的土地上,由于受到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家园的影响,他们心理是自我封闭的。有时中午帐篷内温度高达40度,有些人宁愿留在里面也不出来。如何让他们走出来?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成了我和队员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不久,四川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我们的团队,于是我把这一些情况反映给了四川电视台的记者,希望通过报道引起其他志愿团体的关注。经过电视台的报道后,到二号立交桥安置点服务的志愿队伍越来越多,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经过我们的努力,很多封闭的心开始慢慢地向我们敞开,倾诉他们心中的恐慌和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面对他们的痛我们静静的倾听着,并不时地为他们拭去脸上的泪水。因为我们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忘却,失去的家园需要更多人的帮助才能重建。
汶川大地震,毁灾性的自然灾害,令灾区人民痛失家园,痛失亲人!灾区的孩子也痛失了很多他们敬爱的老师。地震牵动着全世界的心,但是在绵竹市及其所辖的边远山区乡镇还有很多孩子期盼着我们的爱心关注。这个假期,他们还需要重新回到学校,需要重新坐回教室,需要我们协助他们从地震的恐惧和痛苦中走出来。为此,我们组建了多支由资深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师及有着丰富山区支教经验的大学生组成的支教志愿服务队,在德阳市相关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在绵竹相继开拓了 5个教学点,为灾区孩子提供类型多样的教育服务。特别是我们成立的“博爱天下爱心书屋”吸引了大批热爱学习、热爱看书的人士和学生。我们还组织了来自广西大学中加学院的两位加拿大籍教授laura和enver以及他们的学生同来自广东的骨干教师联合在无名学堂开展了英语夏令营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激发了越来越多孩子的学习兴趣。杜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此之前他的成绩一直属于中下水平,不敢和别人用英语对话。来到夏令营活动中后,他暂时忘记了地震的痛苦,开始尝试着用不熟练的英语进行对话。看到孩子们很开心,我们觉得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
我们还参与了拱星学校校园美化工程的设计,队员邓力心为拱星学校设计了校徽和校旗。在暴雨之夜,当帐篷严重浸水时,队员们集体高歌《明天会更美好》,在那一刻,苦中作乐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拱星学校的教职工和附近的受灾群众。
截止到今天,我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共组织150余人次的队伍一直奋战在德阳灾区进行心理干预、医疗救助、支教等志愿者活动。虽然我们在灾区服务的过程中,大部分志愿者不同程度的患有水土不服或者皮肤过敏等病症,但是没有一名队员退出。到今天,我们的团队成员都还坚守在德阳绵竹市第二职业中学、天河体育馆安置点的无名学堂、孝德镇齐福中学、清平小学、拱星镇学校等多个支教点。我们还和其他志愿者团体一起参与了九龙小学、九龙宝静庵、九龙民房居民的救人抢险志愿行动,为挽救生命、保护文物、减少居民财产损失尽着应尽的义务。
在长期支教、助学规划中,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将继续无偿地为灾区的孩子提供一年的免费英语教育,同时也为灾区的学校培养和输送英语方面的教育人才,为灾区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在各级领导以及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会做得更好!让我们以爱的名义让爱一直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