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08——心灵的珍藏,在生命中闪耀 教学与资源建设中心 吴自强老师
2008年8月的一天,随着29届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我见到了移居海外二十余年的儿时游伴燕妮。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顿时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二月的一个傍晚,她来到我家,母亲帮她脱去外套,她瞪着大眼睛东张西望。母亲把垂在额头上的乌黑的发鬈撩上去,把她搂在怀里。接着母亲把我拉到了身边。
“这是我的女儿!”母亲说。
燕妮回头看了一眼,把手伸给我,但同时却朝我投来那么调皮的一瞥,似乎想说:“我们合得来,你好,朋友! ”
随后的几天确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苗条轻巧的女孩,多高的树也敢爬,多高的墙也敢跳。渐渐地,她竟管起我们来了,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与其说这是由于她的勇敢,不如说是因为她的美丽。她时而引导我们“大闹天空”,以致我的父亲也被我们的喧闹惊动,从房间里跑出来,严厉命令我们不得这样寻开心。燕妮和父亲始终没能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和母亲的关系却越来越亲密了。父亲不懂得应该怎样对待小孩,他总是用充满疑虑的目光观察这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同样,她也没有得到姑奶奶的爱抚;这位可敬而严厉的老人总是采取令人讨厌的方式来关照我们完成学校的作业。燕妮却并没有因此而更尊敬她,反而很快就对她发起了一场持久的小游击战;可敬的姑奶奶有时几乎走不了十步,就会遇到这女孩布下的恶作剧陷阱,被吓得心惊肉跳。
燕妮所干的不都是这类无理取闹的勾当,我们俩还能在一起聊天。她熟知形形色色的童话和故事,讲起来时总是眉飞色舞,手势不停。这样,在傍晚,人们就经常会在通向顶楼的楼梯上,或在屋顶的露台上,发现我们俩在一起。我们讲故事的地方越隐秘,童话里所有古怪而又可爱的形象,如着了魔的巨人,白雪公主和霍勒太太,就越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十分喜爱这类隐蔽的讲故事的地方,于是我们就不断去发现新的藏身所在。我记得,我们最后选中了一个空的大木桶,那个木桶就放在离家属院不远的地方。傍晚,只要可能,我们就蹲在这个最神圣的地方。我预先找了一些蜡烛头,我们把我的小灯笼放在膝间,然后再把木桶上边的一块大木板拉过来盖严,这样,我们就像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子里一样了。那些晚上从旁边经过的人,会听到从桶里传出去的低声细语,说不定还会看到从桶里闪出来的几缕光线。即使他们去问看门的老爷爷,老人也无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等我们的蜡烛头点完,或是听到母亲和姑奶奶喊我们,我们才像黄鼠狼似的悄悄爬出大桶,溜到自己的卧室里去了。
我们还喜欢在美丽的春日,和家属院的孩子们一起玩“强盗与士兵”的游戏。花园和庭院里艳阳高照,老梨树的枝条伸展开来,一直伸到屋顶,树上开满白色的花,花间处处露出黄绿色的嫩叶;但在下边的小丛林里树叶刚刚稀疏地冒出芽来。燕妮拉着我的手,拉着我穿过灌木丛,紧挨着花园的围墙走。我们听到士兵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逐渐消失,就穿过一道园门,进了离得最远的那座附属建筑。姑奶奶的鸽舍就建在这座建筑最上边的顶楼里。站到半明半暗的楼梯,我们才松了一口气;我们顺利地逃脱了。我们沿着楼梯往上走,上了第二层顶楼,又上了第三层;燕妮在前,我几乎跟不上她。不过,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我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她那双灵活的小脚,几乎无声地迈着安稳的步子,在我面前像飞似的走上那一级级梯阶。我们登上最高一层顶楼以后,就十分小心地把门掩上,还把一根很长的粗圆木滚过去顶在门后。霎时,我们听见了旁边的鸽舍里的那些鸽子飞出飞进扑打翅膀的声音。后来,我们俩就一起坐在圆木上,燕妮默默地用手托着她的小脑袋,头发垂在她的脸上。
片刻,我们听到下边一片骚乱,还有士兵吹号角的声音;他们好像是停在第二层顶楼的楼梯口,商量对策。我跳起来,四下里张望。这里压根儿没有别的出口,事先我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还有出路!”燕妮边说边指了指正对着我们的屋顶上的那个窟窿。“我从这里爬出去,然后顺着那棵梨树下到花园里。”
“不行,你不能抛下我不管。”
“他们抓不到你!”她说着,仰头看了看屋顶那个黑暗的角落。“赶紧坐到顶梁上去,这样你就能看见他们在下边怎样东奔西跑了!”
这个主意好。不大一会儿,我就在燕妮的帮助下沿着房椽和木条爬上去,骑在暗处屋顶最高的那根小横梁上了。
但是,美好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一个可怕的消息传来:燕妮要回去上学了,离别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坐在我们的那棵大梨树下,模模糊糊地感到一种忧伤和怨恨,直到身穿南京产棉布外套的燕妮出现在我的视线。她从衣兜里掏出一条贝壳项链,把它套在我脖子上,一句话也没说,仅仅用那对大眼睛悲伤地瞧着我。然后又悄悄地离去了,就像她来时那样。当我回过神来,飞快地经过宅院来到街上时,我只看见了一条向我挥动的白手帕。
我站在那里,突然深深地感到心头涌动着痛苦和眷念,一味地细看我脖子上的这个小小的纪念物。那是一枚五彩斑斓的贝壳项链。
当时我并不知道,燕妮给我的是她当时手中最心爱的东西。
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本书、一篇文、一首诗、一支歌、一件事、一句话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里。它或许触动过你的情感,或许改变过你的人生之路,或许带给过你一丝快乐和温暖。从此,那书、那文、那诗、那歌、那事、那话,就会永远珍藏在你的心灵深处,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