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2008——小百姓话奥运

温州教学服务中心 姜燕飞老师

 

作为一个关注世界,热爱祖国,有点喜爱体育的小百姓,我在本年度非关注不可的重大喜庆节目里怎么少得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是吾等小百姓,除了挤进人山人海仰慕一下奥运火炬手之外,最可以享乐的就是抱着电视机,尽自己所能不错过任何一场有关精彩奥运的节目,不错过任何一项体育赛事,特别是中国队与他国PK的体育项目,以此来表达本小百姓对奥运的关注和支持。下面小百姓我讲一下对奥运的些微感触。

  一、开幕式:非常张艺谋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张艺谋和他的创作团队,用五十分钟的歌舞形式,以儒家文化为主旋律,以恢宏的卷轴为载体,以浓重的大写意为主调,融众多文化元素为一体,运用高科技以及千变万化的声色光的多重技巧,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民族历史的博大精深,所有节目一气呵成,大气磅礴、浪漫抒情、自然和谐,伟哉!壮哉!美哉!

中国人讲究先声夺人,29个焰火“脚印”、日晷、缶声、竹简,真可谓别具匠心。其次是卷轴,水墨洇开,日月山川,古筝悠扬,还有“飞天”、昆曲、太极等等,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展示,即让国人为之骄傲,也让世界在这一刻为之动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世界儿童的笑脸和拔地而起的巨大地球模型也是很好的片段,这些元素即代表了地球上所有的国家,又以开放的眼光,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手法,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昭示了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如果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想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一定会载入史册,并在多年以后成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经典。

当然,这一晚,张导的这部“大片”也不是尽善尽美。首先,相比古代部分,现代部分少了些画龙点睛之笔,古今着墨差别悬殊,让人意犹未尽。还有就是主题歌差强人意、点火略嫌粗糙。其次,就是作为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作为开幕式的受众,我们的幸运与悲哀是被注定了的,因为那晚的导播和摄像的水平实在是让人有点遗憾,近景,切来切去不是演员们紧张的表情,就是运动员的鞋子和无聊的政治镜头,破坏了整体意境。远景就不用说了,大场面却经常给小特写,字幕太小,让电视前的观众看得一团迷糊,多么精妙的构图和震撼的光景都被毁了。我是在网上浏览了一些开幕式的图文资料后,才真正读懂老谋子的用意,电视转播实在漏了太多,遗憾啊!估计张导看了CCTV的录像后一定会气得吐血。

当然,瑕不掩瑜,这个由一万四千多人持续制造惊艳的开幕式的确很开胃,中国政府的确有着比别的国家更强的执行力与推动力。据说,张艺谋要把开幕式当做一个金牌奖励给自己,我想他是做到了。据报载,开幕式后的第二天,英国的《泰晤士报》就说:中国的开幕式很好,对下一届英国是个挑战。

二、巨星和偶像:有实力还要有风采

从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历史看,有没有巨星诞生,的确是后人对那届奥运会是否有深刻记忆的一个重大理由。那么北京奥运会呢?北京奥运会仿佛是一个生产巨星的流水线,每天都在诞生着新的传说。

北京奥运会上产生的第一个巨星非美国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莫属,菲尔普斯像一个王子完美地演绎了一个童话:一个人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8枚金牌,而且创造了一项不知要过多少年才会被打破的纪录:个人累计获得14枚奥运金牌。

在北京奥运会上可以与菲尔普斯风头并肩的还有牙买加“飞人”博尔顿,他在五天的时间内令世界窒息、恐怖、兴奋地创造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一百米和二百米的纪录:9秒69和19秒32,从而成为继1984年美国名将卡尔-刘易斯之后,24年来首位在奥运会上包揽男子100米、200米金牌的选手。

制造奇迹的还有:印度射击选手宾得拉打破他的国家个人奥运金牌0的纪录;38岁的罗马尼亚马拉松女选手托梅斯库以领先第2名 22秒的优势跑过终点;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以5米05女子撑杆跳获得冠军,并且第24次打破了世界纪录;世界记录保持者古巴天才罗伯斯,以12秒93的成绩首次获得110栏的冠军,并展现了良好的状态……

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在许多传统优势项目上大获全胜,比如乒乓球、跳水、举重和体操,金牌榜已经问鼎。不过小百姓我,相信举国上下许许多多百姓们,最最关注的还是刘翔退出比赛的事件。刘翔不只作为一名运动员,更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巨星和偶像,正在承受着来自体制与民间的双重压力,中国人曾经的期待,也导致了全世界媒体的共同关注。

写到刘翔,不知怎么的,小百姓我不由的想起了在中国同样享有巨星和偶像声誉的姚明,极具语言天赋和人气的姚明,在媒体面前总是那样的睿智、幽默、自如、淡定,在球场上又是那么的富有血性和勇气。大姚对他的伙伴说:是勇气使他们走到现在,勇气将决定他们到底走多远。大姚还说:我们拼尽全力去争取每一个可以触摸的球,每一个可以触摸到的机会。我想这就是态度,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这就是巨星和偶像的风采。

三、黑马与冷门:长江后浪推前浪

奥运会的一大看点就是那些“黑马”。没有参加过奥运会,事先并不被人们看好,但在众多优秀运动员的夹缝中却脱颖而出,成就了个人的辉煌,诠释了奥运的精神。

24岁的仲满力挫世界众名剑,勇夺冠军,一举打破了中国在击剑项目上的“银牌魔咒”,创造了中国男佩的历史;川妹子殷剑,在女子帆板项目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美的冠军——客家姑娘何雯娜,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蹦床金牌。刘子歌为中国泳军拿到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首度在奥运会破世界纪录。张娟娟一箭封喉,终结了韩国队连续六届奥运会垄断团体和个人金牌的“神话”。

…………

小将创造历史,老将落马。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军团意想不到的冷门失利场面也屡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杜丽丢掉首金后痛哭流涕、朱启南在领奖台上落下英雄泪、李娜不堪观众干扰一声怒吼、杨维、张洁雯被挡在八强之外、程菲连续失误、女排输给古巴队后以泪洗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出人意料的结果,看似偶然其实也蕴含着必然。竞技体育毕竟是残酷的,胜败只差在毫厘之间。

历史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意外的黑马和冷门的爆出,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好地体现了奥运精神。黑马的呈现表明“江山代有人才出”,冷门 “种子出局”,则是体育竞技注入新生命的表现。这样的比赛才更加精彩激烈,更具悬念和观赏性。因此,与其总是为旧格局被打破而扼腕叹息,倒不妨为那些新生力量的崛起而鼓掌喝彩。当然,作为观众,对于落败的冠军,他们曾经的风采不应被我们所遗忘。但我们更应坦然接受甚至期待奥运会上暴出更多的冷门,使得奥运更加完整,更加精彩!

四、奥运之美:博爱、平等、友谊、希望

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是靠单纯、枯燥的说教来阐释的,而是由赛场内外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精彩瞬间所定义的。那些喜极而泣的欢颜,那些坚毅不屈的表情,那些虽败犹荣的谢幕,那些激情的呼喊,那些含泪的微笑,那些无奈的叹息,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在我眼里,奥运之美在于:

规则之美:奥运赛事透明,没有潜规则。制定的规则科学、简明、便于操作。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把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让人类走向 “ 更高、更快、更强 ” 的各项比赛上。高手云集,巅峰对决,观众可以尽情享受运动员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表现。
    精神之美:奥运使国人的精神面貌变美了,欢笑和泪水流露的真情颠覆了西方人眼中刻板的形象。志愿者的微笑成了北京奥运会的一张名片。富有责任心、擅长交流的年轻人,不仅是京奥百万志愿者的主力,也是中国“软外交”的一只生力军。他们脸上热情的微笑,身上那种随时准备给人提供帮助的劲头,让人看着舒服。经历奥运,收获成长,据说 “ 鸟巢一代 ” 因奥运的经历拓展了寻求职业的空间。

友谊之美:8月20日晚,为了庆祝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鸟巢里9万多名观众为他齐唱生日歌,那个壮观的场景让博尔特感动得热泪盈眶;关爱互动,8月23日,博尔特在北京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地震灾区儿童捐赠5万美元献爱心,他希望灾区儿童的脸上充满微笑;8月23日,美国花样游泳队选手在 “ 水立方 ” 比赛入场时打出了“谢谢你中国”的条幅。北京永留记忆,“谢谢你中国”诠释了全世界的心声。

母爱之美: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取医疗费,与李宁同时代的 “体操奶奶”33岁的丘索维金娜,在赛场上跟16岁的小妹妹同场竞技,居然还斩获了银牌。据说为了儿子,丘索维金娜还将继续参加下届奥运会。为了孩子,绝不倒下,丘索维金娜活生生地向世人诠释了“母爱之美”。

拼搏之美:中华台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为兑现与绝症父亲的承诺,被韩国的奥运冠军击伤后,仅过6小时,又带伤上阵争夺铜牌。连续14次倒地仍死战坚持到最后一刻,苏丽文的拼搏精神感动了全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爱情之美:8月19日,在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极的颁奖台上,冠军德国选手马·斯坦纳把金牌和亡妻的照片高高举起、含泪亲吻。 “我希望、同时也相信,她已经看到了这所有的一切。我不迷信,但我希望她能在天堂里如愿以偿。”铁汉柔情,这一刻,爱情如此耀眼,超越金牌。

五、奥运之憾:体育需要超脱功用。

北京奥运会规模宏大、组织完美,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空前的盛世在小百姓我的眼里,依然存有一些“人为”的瑕疵。在此,我斗胆聊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学会看淡金牌。主办奥运如同请客吃饭,本来是为了交流感情,图个热闹开心,如果我们执著于金牌第一,以此证明自家阔气,那就丧失了体育本身的趣味。同理,用奖牌成色的一点点差别,来决定运动员迥异的命运,实在是太残酷了。德国运动员罗迈克在马术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后,依旧回到自己生活的小村庄,从事一直以来的牙医工作;美国名将埃蒙斯将到手的金牌又一次拱手相让后,记者不依不饶企图从他嘴里听到遗憾之类的词语时,他却神情轻松笑着回答:这不过是一场比赛,这就是体育。中国已经告别了靠金牌自慰的年代,我想如果有一天,国人对待奥运,对待体育的态度,如同罗迈克和埃蒙斯一样淡然,那时候的中国,才是真的强大了。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短短的十六天,激情、惊喜、快乐、感动、美好……就像谈了一场短暂而热烈的恋爱难说再见。告别“北京之恋”,小百姓我已经开始期待和畅想“伦敦之恋”了,不知大帅哥贝克汉姆踢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奥运2012”呢?哈哈……

 

   我想说说:匿名发表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