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小时(2005年)
教研部 刘文爱
《我们》约稿,考虑之后想与大家交流“对工作岗位的理解”。此话题易让人猜忌是否在唱高调?借此话题大唱的人确实不少。撇开高歌者不论,“工作岗位”对我们的确很重要,比如,它要与我们的生存紧密相随,直至我们成为摆脱生存状态处于生活状态的幸运的人,它在自觉不自觉地左右着我们贫富悲喜各式的生活状态,仔细想想,它与健康很相像,包含的道理简单朴素却又十分的重要------认真对待它,漫长的过程得到的都是丰厚回报。所以我想与大家真诚的认真地谈谈这个话题。
说起这个话题,我国著名外科专家裘法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第一例手术是为一患者切除阑尾,术后第二天病人就去世了。虽然事后查明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但他老师对他讲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患者,她是四个孩子的母亲”。裘老讲,这句话他牢记了一辈子,也由此认真了一辈子,因为他知道他对病人会有多大的影响,病人让他做手术,是对他何等的信任,他必须认真,必须对病人负责。这是他对工作岗位的理解。
作为一名辅导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来,而人的时间、经历却不能重来的,况且我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学生,而是上千学生。学生也是通过教师来体验学校,通过教师来评价学校的。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良性循环,教师是最关键的一环。辅导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也由此体现出来。
工作态度上,老师应是一个服务者。不要认为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有学生才有我们每一位老师,有学费才有我们每一位的工资,所以提供让学生满意的服务、发挥敬业精神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精神层面上,老师应是一位感染者。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人民大学教师的形象。虽然不与学生直接见面,但文如其人, BBS 的每个帖子实际上都在向学生传递、渗透着辅导教师个人的素质人格,做正直人,踏实的做学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名校名师的感染力。
在知识层面上,老师应是一个引领者。更多的给予学生方法、提出方向供学生借鉴选择。在提供学习方法时,教师应既是正面教材——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给学生,又是反面教材——将自己的失败经验也总结给学生;在提供方向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向,基本型的----如何通过考试取得文凭是方向,理论型的-----及时推荐前沿的东西给他,实践型的——提供如何进行司法考试、如何做一个应用型的好律师。
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应做处处替学生着想的朋友,同时也应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
总之,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活得真实、做得踏实的人,与教师二字相配。
作为一名辅导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不能像招生那样大幅提高招生率,给公司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像考务那样成功组织大的考试,让大家有目共睹,我的工作总是波澜不惊、四平八稳,一年一年甚至很多是重复的,但用心做,它会是春雨—— - 默默的,润物细无声,学生会从中有感觉、有评价、得到滋养,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这是我对岗位的理解。
很喜欢李宗盛的“凡人歌”,很喜欢“大家”栏目,我们都是凡人,学识可能永远都达不到“大家”的境界,但“大家”的胸襟、爱心等一切“德”的方面是每个凡人都可以追求的。
期望网院成为一流的网院,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让学生从心底叫我老师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