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年轻的队伍,年青的心
辽宁电大服务中心 王丹
“网上人大”曾给予我们这样的评价:一个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五年来,“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是辽宁电大教学服务中心始终坚持的信条,“果敢创新、优质服务”是中心实现办学规模化和正规化的法宝。
现今我们的学习中心在辽宁电大继续教育学院贺院长的带领下,由五名骨干组成,五年来我们从创立之日的百业待兴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规模,从稚嫩走向了成熟。
我们的学习中心主任王丹已现是网上人大学习中心的“老”教师了。 “网上人大”新学习中心创立伊始,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教育形式,王丹为了更好地指导那些已经步入社会的求学者接受网络教育这种新模式,开始“恶补”人大网络教育相关知识,她一头扎进Internet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咨询网上人大的相关负责教师,关注网络教育在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地位,抢着看《中国远程教育》。那几年里,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成了她的全部,王丹的时间表中没有了双休日和节假日,甚至连年幼的儿子也顾不上照料。
学习中心的工作有时是琐碎的,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李阳(化名)是2006年入学专本连读的学生,由于学业繁重无法正常参加考试就有了退学的想法,老师同学苦口婆心地劝解,可是他却什么也听不进去,铁了心要退学,态度十分强硬。王丹得知此事,立即与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沟通,说明现如今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谈生活、谈工作、谈责任、谈家庭、谈挫折,经过反复的沟通李杨开始动摇,也曾经多次主动与王丹老师电话联系直到深夜。通过王丹老师、李阳及家长共同的努力,李阳终于回心转意继续走上求学之路。五年来先后有近50名有放弃学习想法的学生经过王丹老师的劝导继续完成了学业。
刘上(化名)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使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有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又由于父亲过早的离开,更使得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得已刘上在高中毕业之后就放弃了自己求学的机会,将家庭的重担承担起来。一个意外的机会,她得知了“网上人大”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还不影响正常工作。这样,她的求学之心被点燃了。怀着一个激动的心情报读了“网上人大”。当常艳红老师得知一向学习认真,却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她竟有如此的境遇不禁产生了同情。在日常的学习中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在闲暇的时候也邀请她来参加同学聚会,与她一起谈天说地,放松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常老师默默的关怀,深深打动了她,虽然她没有任何感谢的话语,但是通过她与教学中心老师攀谈时候的感激的眼神,可以看的出她已经将自己融入了我们辽宁电大教学服务中心这个大家庭。
我们中心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作为一个年青团队,辽宁电大教学服务中心 5 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于晓佳、李莉、谢忠义入职刚刚半年,但是他们在王丹的带领指导下凭借着执着的敬业精神用心感动着学习中心的每一名学生:从对每一个学生入学之初讲解《学习支持服务指南》到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从带领学生走进大山开展扶贫献爱心并创新融合开学典礼联谊活动到毕业典礼上分享毕业生的喜悦;从认真接听处理学生的每一通电话到督促备考的耐心细致;从为上网不方便的学生印制一份份的考前辅导资料到按学生姓名捆装好的一摞摞教材,他们做得认真细致同时也付出了很多很多。
今年,我们学习中心深度服务工作的开展使得原本繁重的工作更显得时间紧迫。我们一定是校园里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为了学生接听电话更方便我们选择了下班后的时间联系学生;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创新制作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指南》我们研讨到深夜;为了动员一个有退学想法的同学重拾学业我们长谈到月朗星稀;为了方便学生领取一本教材我们等待到晚上七点以后……
2007年7月考试临近期间于晓佳老师不顾每天持续高烧坚持与每一个学生通电话了解备考情况,考试期间与学生联系督促选课,直到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她才松了一口气。这就是我们团队成员的工作精神。
李莉老师负责费用相关工作,在考试期间发到每一名学生手中的“温馨提醒卡”,让忙于工作的同学们及时续交学费以便于加快学习进度。
“一点细致、一点热情、一点坚持”成就了我们辽宁电大教学服务中心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仅仅是我们的网络教育事业扬帆启航的第一步,未来等待我们的路还很远很长,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