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人大,我们共同成长
——谈成都服务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对网络教育的有力支持
我步入网上人大以来,转眼已有一段日子了。工作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练,我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更新。伴随着网上人大的脚步,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成长。下面我主要谈谈服务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和服务中心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有力支持。
我一直很欣赏一所著名大学的校训,八个字“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在我看来,如果结合我们人大的校训“实事求是”就是指导我实际工作的高度理论统一。在实践中切实做好实际工作,又不断创新求变,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实际工作。结合到工作中就是在网络课件教育为主体,学生服务为积极辅助,校园文化建设为有力支持下,帮助人大网络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今天谈校园文化建设,就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它包含那些必要内容。它主要有三层含义,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谈到精神文化,人大本身就是一个精神财富,人大自建校以来就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就像校歌中所描绘的“壮载人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网上人大”的精神文化,经过自己十年的建设,也积累了自己的成果,有着独特的文化。由于我们的教学利用网络和同学在职读书这两个特殊性。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了服务中心的学风、班风、学校人际关系、学生活动组织和中心服务上。
首先,我们看看学习服务中心的服务,什么是服务呢?我理解,就是自己以专业的角度帮助解答或解决同学在学习中和学习相关的事务中的任何疑难问题。在专业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音容笑貌,这样的服务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底蕴。光是做到这点就可以嘛,显然这个服务大家都能够做到,所以我们成都中心在提出服务意识的同时,谈到过“四个一”,其中之一就是“一定为学生多做点什么”。做什么呢?比如网上人大有异地转考制度,成都服务中心的学生也有来自本市以外的其它城市和地区。虽然我们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但每次考试期间来中心周围找旅馆住宿就是个很困扰他们的问题。我们中心的老师在考点附近实地考察了三家档次不等、价格适中的酒店,为同学们签了协议价,用 BBS 发布帖子,告知大家考试期间可以互相联系合住等,提供了住宿便利。这个服务就是切实为同学们考虑而多做的一点,这样服务才能体现人性化。
关于学风、班风建设。我们首先做的是把每一届的新同学联系起来。同学们都在职,各自独立学习、独立工作,怎么联系呢?我们具体做了两方面工作,第一,每一届新生我们建立了群组织。大家能很快在网上联系到同学和老师。第二,每一届新生都由老师主持民主评选班委,由班委来更好地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服务同学。好的学风、班风在我们网络教育上就是体现在大家都按照各自的学习计划积极学习、不掉队、不沉淀。有问题喜欢问,也方便问,问老师、问班委成员、问同学。哪些课程实用,哪些课程有趣,怎么样学习,怎么来做作业等等。在值机答疑时能及时通过群消息了解时间,积极参与,积极学习,寻求共同进步。这就是好的学风班风。建立同学间即时联系的通讯纽带和各个班级的班委会是实现良好学风、班风的有力前提。
关于学生活动组织和学校人际关系。首先我们要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组织学生活动,大家积极参与进来。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得到发展。反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淡漠、甚至疏离。组织学生活动,参与的同学就少,效果就差。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谈到学生活动这块,成都中心在这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刚成立网上人大成都直属服务中心的时候,我们组织了第一次毕业活动。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筹备,虽然活动效果并不差,但与我们准备活动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成比例。之后,老师们通过组织策划公益活动、团拜活动以及很多次交流联谊活动,逐渐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2008年4月12日在院领导和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网上人大成都校友会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个大型活动。从开始宣传到成立仪式当天,宣传和准备的时间不足一周,很多同学从外地特地赶来参加,最后的活动也很成功。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心在学员人际关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校友会的成立一方面是切实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各个专业上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网络教育校友就职于各行各业的优势,使我们成都校友逐渐有一个不断扩大的人际关系圈子。从长远看,这样的学生活动会为成都中心奠定一个基础,校友圈子的发展尤其是各个专业学习带头人的建立将会对每一位成都在读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为在读同学建立了归属感。通过学生活动使分散式学习的网络教育学生建立了强烈的归属感。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得到了发扬。校友会内各个专业学习带头人为首的学习交流组织,对促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年轻的校友在得到学习带头人的帮助和指导后,会很快掌握这个专业的核心内容,并得到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学习环境和模式的补充是我们网络教育区别于其它教学方式的一大优势。第三,网络教育本身具有的网上讨论以及部分课程学习小组的学习方式已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有指导意义。在不断延伸和发展下,我们发挥校友的资历和经验这个特点,实现同学之间当面交流的这样一个取长补短的做法。各个专业学习带头人的设立也保证了各专业学习上的权威性和针对性。这样的创新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理论结合实际更加充分更加广阔的体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0803批次新生比例的22%左右来自于老生的推荐和介绍。这个比例相对于0709批次是跳跃性的增长。所以说网络教育的发展、服务中心的发展都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 服务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网络教育的有力支持 和有益补充。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