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人大,我们共同成长

——我眼中的网上人大

南昌服务中心 梅黎

第一次接触“网上人大”是在2005年初,当时的感觉好似昨天,记得那天正好休息在家,难得睡一个懒觉,只听到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是院长来电,我尽可能的让他感觉我是清醒的,院长口气听起来有点急迫,他让我立刻、马上去买票,明天一早要到北京,说是开一个什么会,哈……至今我也没想起他当时说的是什么会,但他说的最后几个字让兴奋无比,去北京,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呢!

怀揣着不安和兴奋来到了北京,立刻马不停蹄直奔中国人民大学,来接我的同事把我带进一个会议厅,会议已经开始了,我现在想起来好像应该是服务中心培训会,我听得有点糊涂,就小心翼翼问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师,结果也是一问三不知,这下我可胆大了,心想原来来的都和我一样,后来才知我问的 那位 老师也是和我们一样是去参加培训的新站,糊糊涂涂的过了三四天,我带着任务回到南昌,开始着手本地备案和制订招生计划。

南昌正式招生是0509级,那时招生、学务都是我一个人,到现在为止我都一直很感谢方宇飞老师和0509级的所有同学,因为那时我也是边学边问,虽然从事成人教育多年但站在招生第一线还是头一回, 方 老师一直都是耐心讲解,教我如何使用管理平台、如何辨认毕业证书。不止是方老师后面我接触的很多学院老师她们给我的感觉都像是一家人,不论是学务老师的耐心、细致还是招生老师的开朗、豁达都让我们感觉是一个大家庭,记得上次九江地震、2008南方雪灾,院领导都是和我们直接连线,问寒问暖问我们需要什么、缺什么。很感激能融入这个家庭,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感谢第一届学生是因为他们从最初的不信任到最后对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并在网上业余充当咨询员、帮助建立网上人大江西校友会、积极组织学生活动等等,这一暮暮都让我感动让我记忆犹新,目前0509级同学大都毕业了,我们之间已然成为朋友,不管是学生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活动的安排,他们都即是活动的倡导者又是热情的参与者。在忙碌的人群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紧张的学习中能遇到相见恨晚的知己,这可能是一生难求的事,也肯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但是通过我们的组织,各级各届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加强相互了解,让他们有更多的交流平台,现在已有很多同学已经成为生活中、工作中的好朋友,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从0509开始我就一直从事招生咨询工作,这么几年下来,我接待过很多咨询同学,他们抱着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了我们,其中也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理由,记得第一个来咨询我们的学生就是认定了网上人大的,非人大不读的,他曾到离南昌最近的中心咨询过,因要去那边参加课程考试,而自己工作又忙所以一直迟迟未定,一见我们的广告就立刻来咨询了,他就是后来江西校友会的发起者,他对人大的热爱和崇拜不亚于我们的老师;还有一位是1958年出生的学生,他来咨询的时候他的朋友就劝他,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读什么书呀?他说:我再不读书就和儿子没话说了,再说也想好好给儿子做个榜样,让他知道他老爸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读书,他小小年纪不读书怎么行!他就是以自身行为引导孩子,而且他确实也是说到做到,他来服务中心的次数和电话也是最多的,不到彻底明白决不罢休,那股子认真劲和学习的热情也是一直感动着我们的老师;还有一位是某企业的总经理,当初来报名时是很坦率的说,就是为了学历没办法才报读的,但是后来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很多下属都来我们这读书了,问他为什么推荐学生来,他说是无意听了一次网上授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觉得老师上课很有感觉,很有实践作用,所以号召手下的员工都来报读,认认真真地来学点知识。说到这里突然发现,一句老话说得很正确,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但不是所有的闪光都能被人们发现,前提是一定要走近了,你才能真正看到他的光芒;了解了,你才能真正知道他的价值。

三年时间让我从对网上人大的茫然不知,到融为一家,虽说不上是伴随网上人大共同成长,但也亲身感受了他的制度和管理的人性,同时也应该说是共同走过了一段从成长到逐渐成熟的路程。我很庆幸我能成为网上人大的一份子,正如院长所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时代, 也许我们正在亲自经历和见证一个新的产业革命,也许我们可能目前还 不能知道自己所做事业的历史意义,但网络教育必定是教育事业的延续和发展。这番话让无数听者动容,让无数从业者自豪。我自豪我是网上人大的一份子,我更自豪因为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加入我们!

 

 
   我想说说:匿名发表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