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人大,我们共同成长

——感恩人大

成都服务中心0709法学 钟苏平

在毕业十年之际,我又一次迈进了大学校园——网上人大。今年是我毕业十周年,也是网上人大成立十周年,也许这真是一种命运的巧合。选择再次学习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刚毕业的时候满脑子想的就是“赚钱”两个字。在这期间不断地变换工作,为实现房子、妻子、孩子这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经过十年职业生涯的打拼,当职务做到了一定的高度,物质已经不再是拖累的时候,我发觉现在才有了一些自己选择的余地,才有了去做一些以前想做但又没条件做的事情。

选择人大对我来说是一种缘分,就在我已经选择某大学法学专业准备去交学费的那天,我看见了网上人大在《成都商报》的招生广告,当时我有一种异常兴奋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这一字眼在一瞬间改变了我的选择。在以后学校的活动中我曾多次提起这事,如果我没看这份报纸,我就不是人大的一员了。恰好那天我看了这份报纸,恰好我看到了这一版,而平时我只看《参考消息》。 2007 年成都教学中心在接受四川省教育厅年检时,我作为网上人大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教育厅专家组的组长是某大网院的一位领导,他问了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问我为什么不选择某大?某大法学院也很出名啊!我笑着说我当初的确选的是某大,就在我要交钱的当天我很偶然地看见网上人大的招生广告,我突然改变主意转投人大了。他很风趣的讲,看来你叛变的真快啊。我说对一个成年学子来讲,再次走进学堂是因为想真正学点东西,既然有选择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选择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去选择这个专业排名最靠前的学校。而我的选择正是基于人大在人文领域卓越的成就,基于人大法学院在法学界的领先地位。

我有幸成为网上人大成都教学服务中心直属后招的第一批学生并当选为班长,虽然这小小的芝麻官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讲谈不上有多么兴奋,但是却让我感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毕竟这是我们开学典礼时通过多次民选产生的领导班子。我入学后领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织网上人大第三届网络辩论赛成都代表队,网院最难组织的就是这种类似的活动,因为这要占用比较多的业余时间,还要花很多的精力来做准备工作。没想到我们在中心QQ群里的招贤榜在短时间之内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这次活动使我们成为学院唯一一支有一队和二队参赛的教学中心。我们通过学院组织的预赛产生了一支正式代表成都教学中心的队伍,而剩下的同学都在为参赛的队友出谋划策,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担任啦啦队队员。最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四名队员互不相识又分布在全国的四面八方,一个出差在拉萨,一个去了上海,但是通过网络和电话我们完成了一次次辩题的讨论与交流。经过初赛和半决赛三场激烈辩论,最后我们取得了季军,虽然成绩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设想,但是经过这三场比赛使我们同学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辩论赛的队友在同学集会中多了种老友重逢的感觉,也许这才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地方,只要我们一起开心过拼搏过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说我当初的选择是源自人大的名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却我真实地感受到她的名副其实。网上人大能够在 短短的十年之内,在全国50余个城市设立教学服务中心,学生达到四万余名的规模不得不让人羡慕她的魅力所在。广大同学认可和赞许的是人大深厚的学说底蕴和优秀的教学管理模式。网上人大的这个品牌正是在同学们一传十,十传百的历届相传中不断得以提升。从服务中心各位老师的身上我真实地感受到学院提出的“深度服务年”的内涵和远见。我相信只要学院一如既往地锐意创新,网上人大一定能够始终走在网络教育的前列。

感恩人大是我们每一位网络学子内心深处的告白。谢谢人大曾未谋面的师长,谢谢服务中心的各位老师,谢谢你们领着走过这段永生难忘的求学之路。

 
   我想说说:匿名发表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