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结束后,荒笔20多年的孙犁先生又焕发了创作的青春。从1979年开始,陆陆续续写了几百万的文字,以单行本形式出版,16年间共出了十本集子。孙犁在生命最后的二十年内写的这“劫后十种”小书改变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既定格局,也正是这十本素雅的小书,让我重新再一次认识了孙犁。 第一本集子《晚华集》,百花社1979年8月出版,收有散文三十余篇,大多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写的。从此,孙犁开始由一个革命作家转型为一个恂恂儒者,由早期的使命文学转型到人性文学。大概正是经历了文革那样的剧烈风雨,他痛定思痛,如浴火的凤凰,重新用新的角度来观察人间。儒家的独善其身在很多文章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解放后文艺界层出不穷的运动,十年动乱那样的礼崩乐坏,使得作者对人性,世事有更深一层的省察。“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老杜这句诗芸斋老人是当得的,他确是一个大儒。 第二个集子《秀露集》,百花社1981年3月出版,其中《文学和生活的路》是最重要的一篇生平自述和阅历经验、创作总结,在《文艺报》发表后引起轰动。晚年孙犁再次显示了他惊人的才华,描述上的诗情画意,构思上的精巧别致,语言上的简洁秀美,完完全全的在作品中透露出来了艺术家倾心于美的情致。 第三个集子《澹定集》,百花社1981年10月出版,共收散文四十七篇,有对至亲的怀念,也有怀念朋友,战友,同事,乡亲,童年的伙伴。平凡的琐事,简洁的叙述,但却是那样的深情!。如《母亲的记忆》结尾:“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这样淡淡的文字下面感情却浓得如酒,化也化不开。 第四个集子《尺泽集》,百花社1982年12月出版,第一次收录了芸斋小说,芸斋小说是晚年孙犁开拓的一种独特文体,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是取之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章很短,千字而已,文字非常简约,故事更是平淡,但平淡的只是表面,下面蕴藏的确是丰富厚重的情感。晚年孙犁再次显示了他惊人的才华,描述上的诗情画意,构思上的精巧别致,语言上的简洁秀美,完完全全的在作品中透露出来了艺术家倾心于美的情致。 第五个集子《远道集》,百花社1984年3月出版,他声称不再为人作序,显然是因为他的序得罪了人。孙犁是坦率的,真诚的,他不会撒谎。出于对艺术良知和作者负责的双重使命感,他从来都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正因为这一点,他开罪了一些青年作家。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孙犁先生不再为人作序、不再为人看作品。一些青年作家们觉得这个世界缺乏真诚,但当真诚向他们伸出双手时,他们却拒绝了。 第六个集子《老荒集》,这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书名似有颓废,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他所抱有的热情丝毫未减。在我看来,他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对世间的认识与感悟。他的文字从未迎合过谁,他唯一的是他对民族、事业、前途的担忧,他也有过歌唱,他歌唱的民族战争以及在战争中英勇抗敌的人民。他的一生,是个写作的战士,是为人民,为人性,为人理写作的战士。他,没有老荒。从来没有过。 孙犁先生的第七个作品集是1987年4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他是一位“隐隐于市”的智者,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声名卓著,慕名来访者不绝如娄,但他仍然敢于和而不同,坚守寂寞,拒绝与流俗为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代表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良知,也是映照这个浮躁时代及其芸芸众生的一面镜子。他发出了陋巷里的弦歌。 第八个集子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的《无为集》,此书仅印了两千多册。在这部著作里,晚年孙犁的新创作达到了顶峰。早年的孙犁“腰带上系着个墨水瓶,走上战场”。而十年浩劫,使他对世事人情有了更深一层的省察。他谨小慎微,他谦以自牧,他希望躲进小楼独善其身,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儒家的孙犁又搀杂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如云集》是第九个集子,1992年3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文章多在光明日报副刊发表,并且收有了致光明日报编辑单三娅信札,在《和郭志刚的一次谈话》里,年近八十的孙犁又一次议论了其对文艺和生活的看法。象一个跋涉了一生的旅人,在漫漫的旅途终点回望,沧桑看云,用一种简单的肯定和否定来总结一生。 《曲终集》是先生的第十个集子,1995年11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印数也不多。在作者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他面对社会的无力,面对造物的无奈,面对造化弄人的人事纠葛,感情纠纷,家庭关系的束手无策。一个人临近黄昏了,往往应该能看淡一切,对很多事情淡然处之。孙犁对世事其实也是看得透的,不过他不能释怀,一直不能释怀,他说:我写文章,只考虑话如何说,从不考虑人家如何听,即不考虑效果是拉拢一个朋友,还是增加一个敌对。我始终觉得,年轻人的锐气和老年人的坦率一样可敬。当我看到他文章里说当下文艺界状况时,想起那场大争论时,总为老人的不能释怀而感动。难怪人们评价中国有两个力行说真话的作家--南方的巴金和北方的孙犁。他正如在自己的文章中所展示的,他的一生是以鲁迅为依归的。 孙犁先生是中国真正的、有点老派的古典文人。他早期的作品干净简洁,晚年的语言更臻化境,声调和谐,读来非常优美,他是难得几个能写出美的现当代作家了。他笔下那份酸涩的成长经历与无情岁月不能磨灭的友情打动了我。有一首诗,巧妙地嵌进了孙犁先生新时期以后十本新作品集的名称,:“自诩陋巷无为氏,实则晚华澹定人;尺泽融秀露,佳作如云集;言何耕堂已老荒,劫后十种吐新芳;道远曲未终,笔健寿而康。”这不也正是孙犁人生的写照吗? 文/荆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