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相遇爱
——儿童村随感

当绿叶相遇春风,便是春天;
当寒冷相遇炭火,便是温暖;
当智慧相遇挑战,便是壮举;
当鲜花相遇心灵,便是喝彩;
当心灵相遇心灵,便产生爱;
当爱相遇爱,便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题记

〔一〕 一份惊喜与尴尬

在驶往儿童村的车上,几分兴奋与向往中,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群孩子的身影,这群身影随着车窗外景物的后退逐渐清晰起来,然而,任我再努力,我还是看不清孩子们的眼睛。我不清楚那将是一双双什么样的眼睛,我不清楚除了幼稚与天真,他们的眼睛里是否还写下了别的语言。因为我知道那是一群有着不幸家庭遭遇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的一方或者双方是刑犯,有的甚至是死囚或已离开人世,他们这群无辜的孩子便成了孤儿,无依无靠,相似的遭遇把他们聚集在了同一个“家”——儿童村。

列车穿过了市区,来到近郊,在一扇大门前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抬眼望去,门匾上有“××儿童村”几个大字,一个同伴对我说:“到了,这就是儿童村。”我随着下了车,发觉有点冷,也许这便是我曾怀疑过的“热岛效应”带来的吧。刚进大门,便看见一位儿童村的阿姨带着几个孩子在迎接我们。我有点儿受宠若惊,同时又有点担心:我们的闯入是否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孩子们见到我们,充满童真的眼睛里有了几丝喜色,甜甜的叫了声:“阿姨们好!”咋一听,我们一惊,我们怎么都变成了阿姨,有这么老吗?我和同伴十分尴尬地对视而笑。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十分高兴,因为孩子们精神都很好,很活泼,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低沉。孩子们友好的拉着我们的手,带我们去院内。

〔二〕 和孩子们在一起

内院不大,但布置得有条有理:有小操场,绿地,游戏场所等。好多孩子都在那里玩耍,追逐打闹,欢呼声、笑声连成一片,看见我们,孩子们带我们一起做游戏,童心未泯的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我似乎找到了童年的感觉,年轻真好。不觉得,我感到欣慰,我们不是入侵者。

一个小女孩走到我身旁,拉着我走向一间不大的屋子,走近时,我才发现那是一个小阅览室,一些孩子在玩,一些孩子在看书,还有几个稍大的孩子在写作业。书架上有好多书,大多是社会捐赠的。小女孩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故事书,我本以为她让我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她听,可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竟让我们讲鬼故事,有着的眼睛中满是渴望。我们问她讲童话故事好吗,因为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要听鬼故事,我们却不愿让她受到惊吓。

然而,小女孩却小嘴一撅,“不行,我偏要听鬼故事!”无奈之下,我的一个同伴给她讲了一个,那个鬼故事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吓得魂飞魄散,甚至做恶梦,而小女孩却睁大眼睛入迷的听着,面无惧色。将完后,她还觉得不过瘾,要求我们再将一个。看着她听得这么投入,那么渴望,我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我最不愿想到的念头,这个念头随着我的观察加深了。当我们的部长给她拍照时她的反应,我更确定我的推测。她见到闪光,马上条件反射似的钻到了桌子底下,我们拉她出来时,她一个劲的摇头,“我不要拍照,不要!”我想我已经看到父母的过失,家庭的不幸在小小的心灵上留下的创伤。爱听鬼故事,并把自己融入其中,让自己在幻想中的鬼世界里快乐,为什么?难道是天生的不幸?不,没有人会相信,尤其在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身上。听故事时,双眼圆睁,甚至有点迷失,决不是她应有的反应。也许她最亲最亲的人,比如爸爸或妈妈已经不幸的走进了鬼的世界,致使幼稚的心灵在鬼故事中寻找亲人的踪迹。我愣住了,本想劝她几句,可当我看见她执著的大哭时,我止住了自己。没用的,心灵的创伤我无力抚平,并且我不愿再刺激那颗脆弱的渴望亲情的心。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取代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让她快乐成长,让时间去诠释一切。

我的目光转移到一个埋头做功课的小姑娘身上,我悄悄得走过去到她身旁,发现她正在做英语作业,一行幼稚的文字闯入我的眼帘。My home is Ertongcun.I love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we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我的眼睛有点湿润了,有点儿感动。不一会儿,她的作文完成了,看到我站在她身旁,先是一惊,随后反应过来,愉快地和我聊了起来,主要是在学习方面。在此同时,儿童村的阿姨组织孩子们去“植树”,我的同伴都去了,当我和小崔反应过来时,以为阿姨拦住了我们,让我去帮厨,我不好推辞,便留下了。当我拉起她的手时,我感觉很冷,再看她的衣服很单薄,我对她说:“冷吗?”,“不冷”,小崔微笑的告诉我。好坚强的孩子。

小崔告诉我,在儿童村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帮厨,大约一周轮一次。她对帮厨和编织很感兴趣,有空便来厨房帮阿姨干点儿活。我和几个外校的女生帮助洗菜,小崔在阿姨的示范下学着切菜,看着她们,我觉得如果不是在儿童村我会以为她们是母女。

时间过的飞快,中午快到了,又来了几位女孩,初三的,刚放学就来帮忙了,看着她们亲热劲儿,我突然有点想家。久离家乡的我不由地产生了一些羡慕:原来有了爱,世界真美。

〔三〕 每个孩子都是安琪儿

对于父母在监狱的孩子们来说,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见到爸爸、妈妈了。儿童村的阿姨定期带孩子去监狱探望孩子的父母,燃烧父母们渴望与儿女相聚的希望,鼓励她们努力改造,早日出狱,享受那份天伦之乐。

每个孩子都是安琪儿,苦难中的孩子总是更成熟些。他们用一张张奖状来记录他们奋斗的足迹,用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来倾诉自己的心声,与命运抗争,坚强忍受无知世人的白眼与嘲讽,用奋斗充实足迹的重量,用成功舔舐流血的伤口,用期望的亲情抚平满身伤痕。“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亲如一家人,用自己微弱的体温去温暖兄弟姐妹的心,正如小崔在作文中写的“We love each other。”

〔四〕 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能做些什么?社会能做些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看一看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温暖的社会大家庭,在那里,他们无需担心自己会遭到他人的白眼与嘲讽,他们真正拥有尊严和自信,他们拥有一方任他们自由翱翔的晴空,他们拥有一份爱不再孤独寂寞。

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这还远远不够,况且并非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献出自己的爱。献出自己的爱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最起码的是给他们一份尊重,让他们不再受伤。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字眼,当爱相遇爱,每一颗充满爱的心都会发现一个美好的世界。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清流》
作者: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