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民族主义——“抗日青年”冯锦华

 
 

1、冯锦华简介

冯锦华,男,1970年生于山西太原市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在当地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学的是财会专业。1992年毕业以后,在当地一家国有公司里工作。因为太原与日本国琦玉县是友好城市,1994年,冯锦华有了这样一次机会,赴日交流。在去日本之前,他对日本的认识, “就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连续剧《血疑》"。因为太原与日本国琦玉县是友好城市,1994年,冯锦华有了这样一次机会,赴日交流。在去日本之前,他对日本的认识,“就知道抗日战争,知道有个电视连续剧《血疑》”。


冯锦华

2、冯锦华的故事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传出后,中国、韩国等国的人民和政府通过多种渠道表示反对、抗议,但小泉仍在8月13日以首相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冯锦华,作为一个中国人,觉得很受刺激,决定做点什么。“想过很多很可怕的念头”,最后,他从商店买了9瓶油漆,于8月14日下班后只身一人前往靖国神社。到了靖国神社,他发现戒备森严。瞅着两组警察巡逻的空档,他往神社门前的石狗前座上喷了两个日文字,翻译成中文就是“该死”。冯锦华说,他喷字的灵感来自于早年看过的一部抗日影片《夜幕下的哈尔滨》。“这不是抗议,是进攻。”他说。还没等他喷完一瓶油漆,日本警察就把他抓住了。他在警署呆了21天,后被保释出来。12月10日,东京地方法院以“器物损坏”罪判处他有期徒刑10个月,缓期3年执行。

在冯锦华被抓进日本警署的第二天,事件就引起了日本当地媒体的关注。而《东方时报》等中文报纸更是刊发了篇幅很大的报道,“冯锦华事件”一时轰动海内外,国内媒体尤其是网络的反应更为强烈。国内网民将冯称为“民族英雄”的同时,他也被海外一些人认为是中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冯锦华事件”被认为是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青年中蔓延的标志之一。有国外的观察家据此认为,中国的年轻一代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绪。

3、冯锦华语录

1、中国需要民族主义,我自己愿意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但客观条件上达不到一个民族主义者的要求。我个人能力有限,为国家作不了显著的贡献。

2、民族主义就是热爱自己的民族,把自己民族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中国也不缺民族主义,我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3、中国人受歧视也好,受外国的压制也好,关键还是中国不够强大


冯锦华在卢沟桥


靖国神社前被冯锦华喷涂过的地方已被白布罩住

 
  发表你的看法,进入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