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纳粹遗留下的众多集中营,战后德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保护这些历史见证,让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这段令人心碎的历史。
◎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建于1938至1939年间,位于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战期间,这里共关押过13.3万名妇女、儿童和青年。他们被强迫从事修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部分妇女被用来进行医学试验。在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这里之前,约有近5万人被迫害致死。

拉文斯布吕克妇女集中营公墓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这座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附近的纳粹集中营是二战期间所有德国占领区纳粹集中营的指挥总部所在地。从1936年到1945年,这里先后关押过22万包括德国战俘和犹太平民在内的囚犯,其中有10万人惨遭杀害或死于劳累与疾病。 集中营占地400公顷,整个布局是个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棚一圈圈呈扇形分布其间。集中营是按照纳粹党卫军头目希姆莱的要求设计建造的。希姆莱要将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建成“现代化” 的集中营,为以后在德国及欧洲各地继续建造集中营树立 “完美”的模式。
走过一座三层高塔楼的底层通道,迎面就是囚犯们每天早晚两次集合的大操场。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烈日严寒,囚犯们在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后都必须在这里一动不动地站立几个小时等候清点或安排劳动。塞弗伦茨说,纳粹士兵当年就将机枪架在塔楼上,居高临下监视着操场上囚犯们的一举一动。另外,集中营四周还有高大的围墙和带电铁丝网。所以,被关押在这里的囚犯很难逃脱。那些因不堪折磨而冒险潜逃的人,不是被机枪当场射杀,就是被抓获后处以绞刑。集中营里参观者很多,但没有一丝喧嚷,死一般的寂静。所有参观者都被当年的纳粹暴行所震慑。在集中营中高大的焚尸炉附近,人们还能看到当时处决犯人的刑场和毒气室的遗迹。据介绍,1941年秋,这里一次就处决了1.2万名苏联战俘。
德国政府除了每年投入1000多万马克用于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修复外,目前正打算在集中营附近兴建一座集中营历史博物馆,以更加形象地再现历史。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围墙

萨克森豪森集中营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是二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在国内设立的主要集中营之一。地处德国魏玛附近的布痕瓦尔德的一个村。自1934年建立至1945年,在此囚禁了大批反法西斯战士、犹太人和战俘。被杀害者达十万人。德国共产党领袖“台尔曼”也在此集中营惨遭杀害。许多吉普赛人被抓起来试验“靠盐水能否维持生命”。囚犯被处死后剥下人皮用来制造装饰品。1945年4月在盟军到达前,集中营内的反法西斯战士同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解放了二万一千多人。1958年由欧洲十八个国家联合颁发了一枚“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章。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大门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铁丝网
◎达豪集中营
1933年,战争狂人希特勒握住了德国的权杖,从他上台时起,他就在这里建立了集中营,用来关押“政治犯、犹太人、宗教界人士”和所谓“政府不喜欢的人”。使这里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现在的达豪集中营故址,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集中营为长方形,方圆有上百公顷土地,四周有通电的铁丝网和壕沟环绕,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高高的炮楼,上面装有探照灯和机关枪,日夜监视着全营每个角落。集中营分为三部分,中间是关押犯人的简易棚式营房,一端是管理处,管理处与营房之间是操场,这是每日点名和集体处罚犯人的地方,另一端是行刑焚尸院。犯人居住的棚式营房,是一种用厚木板钉成的方框框,床铺分为三层,第三层几乎接近牢房顶的顶柱,空间十分狭小,只能爬着上床,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仅可下脚,看上去就像一口口棺材搁在那里。
从现已辟为陈列馆的管理处中,可以看到反映囚徒生活的一些照片、实物和少量文字图表。当年达豪集中营被押的囚犯虽然待遇十分恶劣,但却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达豪集中营的犯人,强壮的或者做苦工,或者被用来做试验,至于那些老弱病残与妇女儿童的下场则更为凄惨。等待他们的是集中营的毒气室和焚尸炉。毒气室外表看起来像个浴室,里面装着莲蓬头,然而那里流出的不是生命之源的水,而是窒息生命的毒气。刽子手们用洗澡的谎言把囚犯们骗入 “浴室”后,管理人员立即封闭毒气室,然后将毒气放入,几分钟后,犯人就已全部死亡。毒气室紧挨的是焚尸炉,尸体马上被扔到焚尸炉里焚烧。陈列馆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青年妇女,搀着三个天真的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在默默地、无可奈何地走向毒气室。在毒气室和焚尸炉旁让人触目惊心的是那些堆积如山的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靴子、鞋子,这是那些成千上万的被害者被迫走向毒气室前脱下的。
达豪博物馆内仅有黑白两种色调,除展品外无任何装饰。一座简朴的纪念碑旁摆满了各国观众敬献的鲜花,碑文上写着:“悼念死者,警戒后世。”当参观者从那令人窒息、充满血腥与残暴的黑黝黝的集中营里出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回响着一个声音:决不能让法西斯战争和残暴的种族主义重演!

达豪集中营的围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