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永久的心灵家园
梅世华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们都是幸存者。
在经过了前期短暂的紧张不安之后,我们来不及悲伤,就投入了对震中地区的紧张大救援中。公司的全部大型物资仓库和大小停车场,在地震3天之后,被省商务厅征用为救灾物资中转中心,负责接收全国支援灾区的部分救灾物资并向震中地区输送。我作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被火线任命为中转物资救援总指挥。当时前往震中地区的道路没有打通,救灾物资只向都江堰的紫坪铺和双流太平军用机场输送,通过水路和空投向震中地区实施物资救援。开始两天送来的物资不是很多,每天接收和送往灾区的物资只有10多卡车,来的物资要卸,送的物资要装,装卸全靠公司员工。实在忙不过来,总指挥也赤膊上阵。这样的局面只维持了不过两天,全国各地支援灾区的各种方便食品、瓶装水、衣物、药品等名目繁多的救灾物资蜂拥而至,每天光是火车站送过来的瓶装水,就达上百台大集装箱卡车,加上其它物资和市民自发送来的物资,人流和车流把中转中心围得水泄不通。随着救灾物资的迅猛增加和通往震中地区道路的逐步打通,物资中转量陡然增大,因为一时无力及时装卸,各种需要卸载的卡车和需要装载物质前往灾区的卡车,堵塞在中转中心外的公路上绵延四五公里。天气也逐渐炎热,所有的人,包括维持交通的交警,都嗓音嘶哑精疲力竭。这种局面,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情急之下,我动员公司全部能开动的小车,让员工们带上半导体喇叭,上街去动员市民、进工厂动员工人、进高校动员学生前来增援。同时向市团委、向电视台、向广播电台求救。那时候还没有志愿者一说。员工们出发一个多小时后,一直站在公司办公大楼顶层望眼欲穿的我,终于发现开始有人流穿过那些长蛇阵一般的车流往公司方向逶迤而来,其中有的还打着红旗,其间还夹杂着一些小车。人流车流慢慢近了,果然都是市民、工人和学生队伍,很多市民驾着私家车全家出动前来增援。当天在公司登记的增援人员,就达到3000多人,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登记,一来就加入了装卸的队伍。有的学校是校长带队来,有的公司是总经理带队而来。第二天,从清晨到傍晚,这样的人流车流漫山遍野而来,登记的增援人员达到5000多人。公司的场地每天通宵达旦人山人海,而且救援队伍中出现了省外的增援人员,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大连、重庆等等。累了,很多人找个空地躺一下又起来接着干。我累了,就在自己的车上打个盹。成仓成山的物质,打个盹醒来,就在眼前消失了。或者打个盹醒来,消失的大山又巍然屹立。在余震不断和没日没夜劳作的日子里,人的思维非常迟缓,就知道见到货车就卸载,见到空车就装载,赶紧卸,赶紧装,救灾就是救命呀。
在救灾的日子里,我们与那些素昧平生的志愿者结下了深厚友谊。在通讯刚恢复的时候,我接到一位省外博友发来的手机短信,说“打断骨头连着筋,骨肉同胞心连心”。读这段短信的时候,突然心头一热,堵在心中很久的悲痛奔涌而出,泪水顺着脸颊洒满衣襟。
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大地震让我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让我们对一直以来自己脚下坚实的大地产生了怀疑。大地都不可靠,还有什么让我们感到可以信赖和可以依靠?我从地震救援中不仅领悟到“众志成城”的深刻内涵,而且深刻认识到,大地震摧毁的我们物质的家园,我们可以用物质重建。而我们心灵的家园,或者我们精神的家园,大地震是摧毁不了的。这个家园就是祖国温暖的怀抱。这个家园里生活着我和与我骨肉相连的同胞。我的祖国和我的同胞,才是我们面对灾难最有力和最温暖的依靠。因为有了这个家园,大地震过去了,我们的生活阳光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