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库 >> 职业案例 >> 职场故事
职场经历 = “跌跟头”吗?

工作唾手可得却失之交臂的痛惜;不满现状又舍不得放不下的尴尬;丢了西瓜才发现捡了芝麻的懊恼……看来,毕业生们不仅仅初求职时难题重重,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并不保证就能从此心安理得、一劳永逸。

职场之路似乎充满诱惑和陷阱,也不乏意外和无奈。刚入职场,免不了一路跌跌撞撞,摔过了跟头,方能重新爬起来继续披荆斩棘。

【 YES 派】

失败最能锻炼人

从招聘者角度来看,我希望学生有失败的经历。吃过教训或者受过挫折的人,潜能容易被激发出来,也能有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印象最深刻而且最锻炼人。这使得他在获得一个新 OFFER 的时候,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能尽心尽力地守好一个岗位。

———销售主管裴先生

端正态度再上台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男孩子,成绩优秀专业对口,几轮初试复试都过了,我们也确实有意录用他。不料在最后一面中,他似乎已经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俨然一副“老资格”的腔调,在其他应聘者面前刻意表现出对公司已经很熟悉、和公司人员已经很熟络的样子。面试刚结束,我就以轻佻浮华为由把此人从名单上剔除,其他招聘同事也一致赞成。我希望这样的学生能够接受教训,不能在他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船舶公司 HR 李先生

年轻还能摔得起

如果比较理性一点来看,我认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尝尝苦头挺好的。人打从一出生就在跌跟头,跌着跌着就学会走路了。很多名人、伟人也都是少年时经历重重磨难和挫折,最后才成长起来出人头地的。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对待我们大学生的职业问题也是同样,想要将来有好的发展,现在就应该摔得起跟头,让实践出真知,让真知伴我们迅速成长。

———大四学生 Della

【 NO 派】

心态好就不会摔

其实所谓的职场摔跟头,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之外,有很多是求职者自己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不要羡慕同龄人的薪水比自己高,完全可以看到更广的方面,分析工作性质、职场环境、发展前景等,说不定综合下来自己的工作还更胜一筹。能够那样想,就避免了心态失衡或无谓的跳槽。对工作摆正心态,也就能少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外企文员 Chris

跟头摔多了有挫折感

求职路上太坎坷会遗留下挫折感,我自己就曾经有这样的感受。第一份工作做得不开心辞职以后,闲了很久都没找到工作。心越来越慌,感觉迷失了方向,于是病急乱投医,开始到处撒简历。可往往欲速则不达,心态变得更糟糕。遭遇挫折感,人就会渐渐失去信心,成天怨天尤人、情绪低落,反而影响面试的表现,导致恶性循环。

———国企职员孙先生

宁要白纸一张

从某种角度讲,企业不喜欢跌过小跟头的人,因为往往这样的求职者心态最不好。为什么有些招聘会特别开设应届毕业生专场?道理很简单,企业就是看中了毕业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有些在职场上打拼了很短一段时间的人一旦失业就最尴尬,因为他们说起来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但职业定位可能还很模糊,而之前的工作经验又没有构成足够的行业经验,很难受到青睐。

———人事部门江先生

有些道理要用后悔作代价

从 8800 到 3500 的领悟 口述人:李小姐

我有个朋友是海归硕士生,回国以后经熟人推荐去了一家很好的外资贸易公司工作。对方公司出于和介绍人的交情,开给他每月 8800 元的起薪待遇。在我们一般人的眼中看来,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天上掉下一个馅饼”了。但不知是出于国外留学时生活态度的熏陶还是他本人工作心态的问题,我这位朋友工作上就不太肯花力气,似乎面对那么好的薪资条件,愣是没有一丝想要好好珍惜和把握的态度。可能是对方公司实在看不惯他不认真、不负责、不愿意加班的工作表现,过了大半年就将他辞退了。

被人炒了鱿鱼的他,看上去并没有大彻大悟,继续托熟人帮他找工作。这一次运气可就没上一次那么好了,他到了另一家外资公司,人家才不管他先前的“起点”是多少,即使再看介绍人的面子,也只给了月薪 5000 元的待遇。可是过了不多久,他又开始抱怨起来:这一家公司的工作量似乎比前一家的还要大。尽管他已经“委曲求全”地开始习惯起了加班的生活,但是对他而言“超负荷”的工作量还是差点把他逼疯了。辞职以后,他也不好意思再在托人找工作,索性自己找起了工作。

现在,他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拿着月薪 3500 元,每天心甘情愿卖力地加班。他已经跟大多数平凡的小白领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最大限量的能力。此时的他,已经体会到了一份工作的意义,也终于懂得了赚钱的不易。我们都感慨:如果这个领悟的过程能够反转过来,那将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职场人生!

做坏了个人口碑的教训 企业培训公司职员小孙

我算是一个很多事情都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大学三年级,我就因为自己组织的社团在学校里闻名一时而备受关注,那时我也已经想到了从手头的社团事业中去拓展自己今后的职业。于是,我经常邀请一些来自企业或留学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来作讲座,或组织一些相关的与社会接轨的活动。果然,我借此与不少咨询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演变到后来,我早早在大三学期结束前就成了其中一些公司的实习生或是特派校方联系人,并且对方公司对我的表现都很满意。那时候我想,今后的工作可以用不着犯愁了,因为怎么看都应该会有公司要我的。

因为和企业方面关系甚佳,大四始,我就开始和公司签订三方协议书。但是那个阶段的毕业生都不稳定,选择的方向很多,更何况我私下还接触着不下五家的咨询公司。那时候,机会真是接踵而来,每次一有新的好机会摆在眼前,我就不假思索和前一家公司说拜拜。所以,我连三方协议书都连续更改了三遍,可谓达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率。在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以后,我甚至还没有死心,继续挖掘着待遇更好的机会。试用期还没过,我又实践了一次跳槽。其实这和更改三方协议书的性质差不多,我都感觉自己已经是个跳槽“老手”了。但是去新公司的决定做得有些草率,过了不到半年,我就觉得工作得很不开心,不仅是人事上的关系还涉及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或许我是心急了些,但当时实在无法忍受工作中的压抑状态,就辞职不干了。后来,我意识到跳槽已经无法再在同一个圈子里跳了,一方面“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也无力再“吃回头草”;另一方面,这个行业里的公司我都基本走过了,担心会留下个人口碑的问题。

然而,要换一个行业跳槽有些难度,尽管工作才不久,职业还没定性,但除了留学咨询行业,我基本没有接触过其他的行业。现在,我终于在培训这个陌生的行业里找到了工作,更加珍惜眼前的所有。我想踏踏实实好好学些东西,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更攀高峰”上了。

不再相信下一次跳槽会更好 汽车行业 Alex

毕业的两年间,我先后换过好几家公司。那时每次跟同学聚会时,他们都会很惊讶:“你又跳槽啦?”其实,很多道理我都明白,比如职场上忌讳过于频繁的跳槽、比如跳槽要背负很大风险……但可能年轻气盛的我总是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就叫板;也因为棱角还没被磨平,所以不怕失去什么,只知道不适合就放弃,然后勇往直前,相信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但经历了几次跳槽后,我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首先很多人会质疑我为什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有那么多的跳槽经历,然后就会主观判断我的一些个性和缺点。有些公司在面试时甚至当面直接点破,让我很是难堪。最后一次找工作的过程很漫长,我赋闲了将近两个月,心里发慌。直到找到目前我的这份工作,那是经由熟人托了好几层的关系才终于得来的。刚进新公司时,我就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大事,这一次决不再轻易跳槽。幸好,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际关系或工作上的大问题,我也下决心好好在这里锻炼学习,不再相信“下一次会更好”这样的神话了。

领悟看到职场阳光的那一刻

几经折腾方见艳阳 企业培训咨询公司乔乔

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在这个公司支撑到了现在。

从毕业到如今,我在一个公司的不同部门几经周折,几乎花了一年时间才刚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一开始我去的是销售部门,这是整个公司的核心部门。但每个人的压力也很大,从季度销售指标制定到月销售指标,会议也从月例会开到了周例会,成天让人提心吊胆,喘不过气来。一个销售组里除了零星几个销售骨干,其余没一人能够完成指标的,相应的报酬收入也就差距悬殊。做了三四个月时,我备感身心劳顿,早有辞职打算,每天在公司多挨一天就觉得多难受一天。

恰逢此时内部岗位有调控名额,正愁着没找到下家不好走人的我就试着申请去了市场部。但是,因为公司老总也是销售部门出身,对销售部门极为偏袒,演变成其他部门都是销售部门的辅助工具。所以,很多本该是市场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由销售部全权负责掌控了,市场部变得很被动,人员工作起来也没有劲道。甚至,我的收入还比以前少了很多,尽管以前做销售时我的提成已经少得可怜。

公司成立新部门时,我被毫无征兆地调了过去。反正在市场部做得麻木不堪的我也抱着“嫁鸡随鸡”的心态想试试看新的环境。不料,这个部门的新主管也是个新手,比我才大了 7 个月,就因为有留学背景,直接做了我上司。看着他说话办事一副“还嫩着呢”的模样,原本希望跟着老前辈学点东西的我彻底心凉了,心想这下是什么也学不到了。

幸好,年后我自告奋勇越级去找区域经理谈话,说出了我这一年来在公司的足迹以及自己的想法,谈话结果就是我转到了人事部门。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做得还算顺心,也已经开始学习接受员工培训方面的事宜。我想这一路过来不能说栽了跟头,但起码走得一点也不平坦。现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算看见了一点光明的迹象。

就在沉默中爆发 目前待业 方方

我本身是读贸易的,毕业后理所当然去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当时也没有很在意要去横向比较各个公司之间的福利待遇,觉得工作找到了就找到了,不想再变动了。然而做了九个月的单证处理,对工作内容是早就烂熟于心,但其中的枯燥无趣却日渐扩大化。我恨透了那些装订成堆的票据,甚至恨桌上的揿书钉。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不说,有时候还要牺牲周末时间来加班处理那些来不及做掉的单证。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真正应验了那个“做牛做马”的词。说穿了,我出卖的就是简单的手工劳动力,这是任何人做久了都能熟练的活儿。

上几个星期,我终于辞职跳出了“火海”。经历了这么大半年的消沉工作,我终于明白这并不是我喜欢的路,是时候适可而止了。同时,我也确立了今后自己希望发展的大方向,那就是企业的内部人才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等一系列的东西。我给了自己好几天的时间仔细思考清楚,在确定了对这方面感兴趣并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后,我打算去报读一个人力资源的课程,想切实进修一些人事管理这方面的知识。更让人有动力的是,有个亲戚正在安排让我去他的公司边帮忙边学习人事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话,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又能得到实践操作的锻炼,我对自己的转行充满了信心。

看透职务抬头 外企 CEO 助理卞小姐

说到职场上的栽跟头,我的跟头都栽在了每一次都太过高估职务的名称和抬头上。当时开始找工作似乎还不像现在那么紧张严肃,身为一个女孩家,最初幼稚的想法就是尽量往男孩儿多的行业里面钻,如果顺便能将自己的终身大事搞定就再好不过了。第一份工作,我去了一家 IT 公司,男员工的确是占了一半以上,但要么是青蛙要么是已婚。当初应聘的是数据分析员,没想到上手以后才发现数据分析工作根本就是数据录入和校对,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薪水又少得可怜。

第二份工作是我自己在网上找的,一家网站在招网管,我就去应聘了。进去以后,我看到小小一个办公室,好像人人都叫网管。我的工作内容真正涉及网络方面的简直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跟人相比,我更像一个打杂的小妹。在那里还没待满一个月,我就辞职走人了。

后来应聘的一份工作,一个私人老板要招 CEO 助理。这次我可不会再被这冠冕的职务名称给蒙骗了。说到底,人家就是找一个秘书。这样看透了再去应聘,实际看到的工作和自己的心理期望就不会存在太大落差。目前,我的确做着一个常规秘书需要打理的一切,尽管有点忙,但好歹是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 文 / 邱之盈 )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