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照日报 作者:许静
“有了远程教育,能学到这么多涉农政策和致富信息,真是方便了咱庄户人!”近日,记者在莒县、五莲等处一些乡镇的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采访时,许多正在收看节目的党员都这样感慨地说。目前,在我市广大农村,“远程教育是金桥,致富路上少不了”已经从最初的口号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切身体会。
2003 年 7 月 8 日,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动员大会召开。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经过三次大规模集中建设,到 2005 年 3 月,建成终端接收站点 2966 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站点网络。我市各区县普遍依托电教中心设立了远程教育管理中心;所有乡镇都设立了远程教育管理机构; 2919 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 1-2 名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
站点建设刚刚完成,远程教育“学用效益年”活动立即展开。在完善站点配套功能、促进站点制度规范、确保站点运转资金的同时,突出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组织管理两个重点,促进学用活动开展。提供丰富的节目资源、认真开展教学活动、积极推进学习成果运用;在站点管理、骨干队伍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估等方面,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远程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给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政策法规的“指南针”
莒县长岭镇后夏庄村两委干部在收看了中央网台播出的《法制之窗》和《农村天地》栏目以后,感到了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和对当前“三农”政策认识的不足,结合“两田制”清理工作,重新规范了土地承包合同,并请司法部门进行了公证,促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像后夏庄村一样,许多村居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及时学到了有关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同时,远程教育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息传播的“顺风耳”
通过远程教育,群众看到了信息化的设备,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获取知识,党员干部群众点一下鼠标,就能“耳听八方”,享受到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了解到各种信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
莒县西瓜协会已经有 13 年的历史,有会员 20000 多人,协会基地生产的“陵阳河”牌西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 A 级绿色产品,但是由于产品知名度不高,一直打不开销路。 2004 年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成后,“陵阳河”牌西瓜通过网络宣传,扩大了影响,塑造了品牌,很快打开了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
技术应用的“千里眼”
借助远程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直观便捷地学习到先进技术,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莲县户部乡窦家庄子村是特种养殖专业村,家家户户养狐、养貂,前几年由于技术不过关,养殖质量不是很好,规模一度下滑。村里组织党员群众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特种养殖技术,专门下载了全省养狐大王谈养狐的十大绝招,组织养殖户反复播放观看,讨论交流,并通过乡镇远教站邀请县畜牧养殖专家来站点进行辅导,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技术难题,特种养殖业又在该村红火起来,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学习内容的“百宝箱 "
远程教育网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党员干部根据各自的生产、生活需要,分类学习,边学边用,使远程教育成为广大农村搬不走的“大学校”、“科技馆”、“图书室”和农民群众随时可用的“百宝箱”。日照经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车家村,依托远教站点,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根据群众需要,订阅了部分期刊,定期从书店购进书籍和光盘,向村民免费发放图书借阅证,远教站点和阅览室由专人负责,全天向村民开放,群众各取所需,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