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

先谈谈我在人大网院学习的总体方法。学习是没有什么捷径的,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备考方案对于一个在职人员来说是取得好的成绩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应该从第一个学期开始就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考试计划制订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完整的学习、考试计划。比如说,每次考 2 门课程,那么最多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会考完全部课程,轻松地按期毕业;如果每次考 3 门课程,那么一年半就可以考完全部课程,这样,提前一年毕业就不是梦。有些同学学习毫无计划,经常安排多达 5 门的考试,往往欲速则不达,最后不是为平均 75 分而苦恼就是疲于补考,而且还是无法满足自己提前毕业的愿望。

《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对于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因此建议同学们对待这门课程时不要单纯以取得学分的目的来学习。

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很多同学不可能将光盘课件和教材都作全面的学习。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及学习偏好选择以教材为主还是以光盘课件为主。比如以教材为主进行学习时,可以先将教材快速浏览一遍,对本书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按照考试大纲或教学辅导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对教学辅导中的每周练习,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做的,但最好将题目和答案认真看一遍,做到有些印象。尤其重要的是,在学习完前面的理论部分后,一定要将光盘所附的会计软件进行安装后实际操作一下,感受各功能模块的用法,这对学好该课程、回答有关实务题都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计划中,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复习,比如 15 天左右。在复习阶段,必须重视的是模拟题和教学辅导中最后的总复习!

对于模拟题的重视,大凡应考过的同学都有体会,我就不详细说明,我重点谈谈如何复习和掌握这些模拟题。对于模拟题,有些同学喜欢将答案直接做在题目中,然后拼命背诵,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个好方法,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偏大的在职人员不是很好。我个人的做法是,将题目与答案分开打印,独立去做模拟题,然后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将自己错误的题目做上标记,然后搞清楚出错的原因。完成全部模拟题后,再做第二遍。第三遍只做自己出过错的那些题。。。。。。考试前,要保证模拟题做了 3 ~ 5 遍。有些同学认为这样需要太多的时间,自己不可能做到,其实不然,因为第一遍需要的时间可能要长些,但第二遍很快就会完成。。。。。。到最后,六套模拟题全做一遍也最多 2 个小时完成。另外,在做题时也要注意技巧以节约时间,比如,对于客观题,第一遍可以认真地做,第二遍就可以边看题目在心中做即可,不一定真写出来;对于主观题,即使第一遍也可以看到题目后直接在心中做,没有必要写在纸上,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

对于教学辅导中老师出的总复习,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总复习的帖子出来的一般较晚,此时模拟题一般复习得差不多了,而且总复习大多是以主观题为主,因此,可以先将总复习题与模拟题进行对照比较,剔除已经复习了几遍的熟悉的题目,对剩下的题目进行强攻。

所有的考试都会有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尤其是主观题,这门课程也不例外。对于很多象我一样年龄偏大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难点。对于这门课程的主观题,如果不加理解,完全靠背诵的办法,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上,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进行记忆的:

对于客观题中易于出错的题,一般都是有几个题目看起来很接近,由于混淆而出错,我一般是将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差别。

对于这门课程的主观题,其实很有规律,由于考试题型与模拟题一致,研究模拟题的题型对应考就很有帮助。首先可以将主观题进行分类,然后在相同类型的题目中划分答题层次(即该类型的题目需要答几层意思),下一步是在各层次中找出表述该层次意思的关键词,最后看看同类型的题目中是否有特例(需要特别回答的部分,即与同类型题目相比需增加、减少或不一样的部分),这样,不需要背诵就可以很自如地回答问题了。比如第五部分的“应用实践题”,可以划分为四类:操作步骤排序题、有关辅助核算题、软件初始化题、科目表取数函数题。以有关辅助核算方面的题目为例,答案一般需要包含以下五层意思:在科目设置时需要做什么、定义有关具体资料、期初装余额时做什么、输入凭证时如何做、记帐时如何做。对每个层次中找出与答题相关的关键词应该是不难的事。最后发现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有关现金流量的核算只有四层答题意思,没有期初余额的装入问题。如此划分之后,只要记住一道题就实际上记住一类题。而且,由于是按层次和关键词记忆掌握的,也就没有必要对原答案进行死记硬背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并按层次回答,得分可能比死记硬背更高。

再比如模拟题和总复习中的“辨析题”,几乎都是有关会计应用软件使用的一些观点,要求对观点进行辨析。所谓“辨析”,顾名思义,就是先“辨”其正、误,再分析根源,那么在答题时就有规律可言了。答题的第一步就应该先对题中观点进行明确判断,是有道理的还是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如果是正确的就应该根据题目的观点进行有层次的展开说明该观点,以表明它为什么就是正确的;如果是错误的,就可以分层次讨论其错误之处,还要表述正确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是片面的,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表述,以阐述题中错误和正确的部分。其中,难点就在于分哪些层次来回答,这可以从模拟题和总复习的辨析题中去细细体会,因为往往关键词和层次就在题目之中。以下题为例:请分析“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是关于会计“软件”的“实施”方面的,而且题中的观点是软件的“实施”(七分)比“软件”优劣本身(三分)更重要。那么辨析该题时,首先就应该表明该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该观点的含义,然后说明如果不注重“实施”环节的不利之处(尤其是大型软件),再说说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软件的应用成功。所以,“辨析题”同样可以划分不同层次来进行分析记忆,只需要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答题,以及每个方面有哪些要点即可,没有必要死记硬背。

总之,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注重平时的理解式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式学习),再加上期末的有针对性的强化复习,即使不死记硬背也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祝同学们再接再励,早日以优异成绩毕业!

- —— 毛家玉(会计专业 《计算机会计理论与实务》 9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