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经理论发展与学科建设座谈会举办

   9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举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经理论发展与学科建设座谈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荣誉一级教授严瑞珍,农经78级本科、97极博士校友、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农经79级本科、84级研究生校友、中央党校教授徐祥临,农经84级硕士研究生校友、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玮,农经84级硕士研究生校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农经97级博士校友、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农经01级博士生校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关付新,农经02级博士生校友、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原英,农经03级博士生校友、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乔光华,农经03级博士生校友、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系教授冯旭芳,农经04级博士生校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刘霞,兄弟单位代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孙雪峰等与会。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主持座谈会,全体院领导和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郑水泉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科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建设的学科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为我国农业经济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近些年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他指出,人民大学农经学科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以严瑞珍教授等为代表几代人大农经人的不懈努力和厚重积淀。建设“双一流”学科,首先要继承前辈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形成三农研究领域的“人大学派”,为推动我国农经学科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促进农经学科更好更快地发展。

   严瑞珍围绕农经学科建设中三农研究队伍的社会分工问题进行发言。他指出,三农研究队伍主要可分为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三类,目前这三支研究队伍都偏重于对政策性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同构性。他提出三农研究队伍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研究侧重点上形成一个大致的社会分工。其中,大学应注重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教材的建设,同时为国家培养三农事业的后备人才。

   与会校友和专家结合农经学科建设和发展纷纷发表观点。大家一致对人民大学农经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我国农经学科发展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人大农经学科传承学科建设的优良传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路径把学科做强;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着力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取得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加强与国家统计部门的合作,建设三农研究数据库平台;与兄弟院校保持紧密交流联系,共同推动学科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