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网上人大:成就社工人才的专业梦想

  2012年4月,中央19部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仅有20万人左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比,存在基础比较薄弱,岗位不明确,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太完善,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太合理等问题。

  面对较大的人才缺口,面对有待提升的能力素质,面对不尽合理的队伍结构,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如何利用互联网探索出一条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之路?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以下简称“网上人大”)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传承理念:做最有责任的教育者

  开中国远程教育的先河。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函授教育的大学。1952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函授部正式成立,开创了我国采用函授、夜大学形式举办正规成人高等教育的先河。1994年2月,函授学院更名为“成人高等教育学院”。1998年10月,在远程高等函授教育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网络教育学院,成为我国创办最早的网络教育学院,也是国内第一所按照新的教育理念,面向在职人员,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实行业余、分散式教育的网上大学。2000年7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

  不断追求卓越教育品质。时至今日,“网上人大”已经发展了十余个年头。“网上人大”根据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以及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支持服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树立了求实、求是、求新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广大求学者的高度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至今已经培养出毕业生7万余人,现有在读生6万余人。

  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社工人才。作为1987年首批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4所著名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多年来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当社工人才出现紧缺的时候,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开始任何课程学习的优势得到凸显。借助网络进行学习,能有效解决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加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网上人大”紧扣时代步伐,顺应社会需求,在今年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正式启动招生,并与北京市民政局展开了社工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对于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做最有责任的教育者”的“网上人大”来说,这是迅速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学服务于社会的积极探索。

 专业开设:机遇与风险并存

  学科优势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网上人大”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并非出于偶然,学院对这个专业领域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就曾有用人单位提出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要求。基于人民大学在社会学专业学科的优势,“网上人大”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大量的考察与调研工作,并提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发挥学科优势的同时,一定要让专业设计契合社会的现实需求,要让社会工作专业真正符合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人才提出的要求,符合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要求。

  教学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与其他的社会科学相比,社会工作专业有着鲜明的专业特点——实用性。所以院领导和专家们提出,在专业设计上一定要大胆创新,绝不能照搬校内教育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网上人大”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讨。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与讨论,“网上人大”终于完成了专业设计,使独具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既保持了高等教育中学科的系统性,又突出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人民大学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专业设计完成后,如何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师资。“网上人大”在开设社工专业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开放性,因为社工专业既需要理论教学的专家也需要实务教学的专家,所以“网上人大”除聘请人民大学的名师外,还充分吸收了中华女子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政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其他院校的名师资源。该专业领域内知名的李迎生、隋玉杰、刘梦、陈涛、郭伟和、蓝维、陈洪涛等教授均亲自为学院的社工专业课程担纲授课。“网上人大”的目标是提供“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着力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办教育既要实干也要有理想。“网上人大”现有专业主要分为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和文学类等。从学员人数看,经济类里的金融专业,管理类里的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法学类专业都比较受欢迎。这些专业其共同点就是有社会需求和相对较好的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虽然属于法学类专业(所授学位为法学学位),但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社会的认知度较低,社会工作专业远不如上述专业火热。如果仅考虑教育的投入产出比,“网上人大”一定不会选择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但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促使“网上人大”必须在风险中寻找机遇。正如“网上人大”顾宗连院长所说,做教育脚踏实地很重要,但绝不能没有理想。

教学设计:突出受众群体特点

  适合受众的教学方式就是好方式。每一个专业的设立最先都是从教学设计开始的:要结合专业特点制订教学计划,找相关学科的专家论证、设计相应的培养方案。“网上人大”的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开设的这些课程如何既能反映专业特点又能适合学生特点?根据“网上人大”多年来开发课程的经验,学院工作人员与主讲老师深入沟通,针对社会工作专业性强、实践性更强及学生自学能力较弱的特点,将大众教育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授的始终。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把相关知识整合为一个学习模块,在每个模块下设若干学习单元,各种学习资料均体现在学习单元中,使得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样便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制订学习计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将职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培养体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的搭建是一个科学、严密的过程。在学科基础课程方面,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的11门核心基础课是学员的必修课;除了必修的核心课程,“网上人大”的课程设计还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工作者对学历的需求和对职业水平考试的需求,将社工师等考试的辅导也纳入学习计划,作为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投入一份收获双倍。

  强调“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网上人大”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计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的精髓,把培养实务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比如,在专业必修课中有一门“社区活动策划课”,这门课程就是在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多次沟通后加入到专业课程中的。因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社区社会工作经常要组织活动,教会社工人员这方面的技能可以提升社区工作的水平。另外,社会工作专业还很讲究 “师傅带徒弟”, 强调团队力量和专业督导, 而网络教学难以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 可能会出现 “督导” 不足。针对这个潜在的问题,“网上人大”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特意加入了学生实习的内容, 鼓励学生去机构实习, 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

  协助老师将一流的教学完美呈现。“网上人大”社会工作专业几乎网聚了该领域最好的老师,多位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均亲自主讲授课。为将老师的教学意图完美呈现,“网上人大”的工作人员大胆转换教学思路,把课程教学设计为先抛出一个案例,让学生阅读分析,然后再由老师对相关知识点展开讲解,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便于在网上进行讨论的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形象、直观、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配合主讲老师将课程内容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方法:发挥网络课堂优势

  友好的界面让进度信息更直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网络上,时间不再是约束,对于学时只是建议并不强制,充分体现 “碎片化” 的学习理念; 在网络上,空间不再是羁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畅游于知识的海洋。在“网上人大”,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网上人大” 的网站进入学生欢迎页面后, 会有一个直观的进程图示, 显示学生在一个学习周期内的活动,例如,应该完成多少学分,已经取得了多少学分等,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 心中有数。学院的所有消息都会在学生个人主页以图示的形式出现, 不仅直观,还能对学习进度起到督促作用。

  合理的计划让学习有条不紊。在选课页面,“网上人大” 会根据学生所选的专业给出一个科学的选课指南。提到选课, 必须得先介绍一下 “网上人大” 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 根据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网上人大” 在国内创先实行了以 “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制” 和 “预约考试制” 为基本特点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例如, 某专业需要读完80个学分, 可供选择的学分有300多分,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结合教学计划及考试计划,自主选课, 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由于 “网上人大” 在1月和4月的考试课程一样, 7月和10月的考试课程一样, 在全部的专业课程中有32门课程一年考试四次, 其他课程一年考两次。每次考试是否参加?考两门还是考五门?考哪些课程?学生都可以通过考试预约系统像 “下菜单” 一样自主选择。“网上人大” 提供的选课指南旨在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与考试计划, 遵循由浅入深的学习方法, 有效缩短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 尽快拿到毕业证。这个选课指南不需要学生强制进行, 只是提供给学生作为推荐的选课参考范本。

  人性化导学让课程脉络更清晰。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学, 在远程教育中, 为了让网络教学的课程脉络更加清晰,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介绍和导引。因此, 在每门课程开始时,“网上人大” 都会提示学员该部分内容需要学习多长时间、 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并且会呈现一个该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图, 提示出重点和难点, 便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了解和把握课程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中, 每门课程的辅导老师都会在课程BBS上发布开篇导学、 阶段导学、 考前辅导等辅导资料, 引导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学习。在学习课程的界面中还有一个柱状图示, 显示一周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的长短。这些细节, 处处都体现出了“网上人大” 的人性化导学设计。

  丰富的资源帮学生拓展知识面。“网上人大” 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程、 教材、 数字图书馆、 数字论文库、 职业发展学习资源等,每一种资源都创设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中最核心的学习资源,包括学前指导等学习指导类资源; 课程大纲、课程讲解等学习资源; 相关案例、 例题分析、背景资料、 参考资源等课程拓展学习资源; 课程作业、 综合练习等学习测评资源; 学习活动、 语音答疑等教学辅导资源。其他功能诸如笔记本、 小字典等也很实用, 学员的学习笔记存储在 “网上人大” 的服务器上, 只要登录网校就可以看到, 免去了随身携带的不便, 小字典则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一些核心概念, 方便学生随时回顾。除了网络课程, 传统的纸介教材也很重要。“网上人大” 与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 组织知名专家为网络学习者量身定做、 精心编写了百余种 “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 兼顾了学生的传统学习习惯。除此之外,“网上人大” 为学生免费开通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达46600余册电子图书, 涵盖了政治、法律、 经济、 教育、 文学、 艺术、 科学等十余个门类, 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渠道。考虑到学生都是在职人员,“网上人大”特意建设了职业发展学习资源, 包括行业动态、 职业指导、 参考资料、 充电课程、 人才库等, 为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提供切实帮助。对社工专业而言,“网上人大” 还特地创建了社工学习网,今年5月已经面向全社会开放。这个交流平台旨在为所有社会工作者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网站上的资源涵盖社会工作领域政策新闻、 专业名师开放课程、 社工师资格考试辅导,及社工实务知识、 社工交流社区等多个方面。

  即学即练, 温故而知新。每学完一章后,学生都可以通过作业和练习进行自测, 即学即练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每一阶段学习完成后,可以通过课程作业检测学习效果;在总复习阶段应多做综合练习, 以达到全面复习、 巩固知识、 掌握考核知识点的效果。课程作业除个别课程外, 多数为客观题, 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 以及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转化成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个别课程有主观题作业, 题型为问答或小论文, 主要考察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为了避免重复和抄袭等问题,“网上人大” 开发了专用的题库系统, 课程作业和练习都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随机呈现的。

  形成性考核将学习融入生活。每门课程都需要完成多次作业, 课程作业成绩通常按10%的比例计入课程成绩。除作业成绩外, 进入网络课堂浏览课程内容、 参与课程BBS学习活动也记录一定的成绩。这就是网络教育所倡导的形成性考核, 即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平时成绩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两大块。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学员参加网上的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感受到在网上也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学者对网络学习是否发生的质疑。其实,整个网上教学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于“网上人大”的学生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90%以上是在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动机复杂,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入网院时学习还是比较积极的,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遇到工学矛盾,学习积极性会有所下降,针对这些问题“网上人大”正不断摸索适合网络的学习形式,强调学习的过程,增加学习的乐趣。例如:“网上人大”特别推出了《远程学习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课程中设有“常见问题”栏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时,可以先在这个库里查找,看看类似的问题是不是已经有解答了,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式。

教学服务:对学生和社会负责

  辅导老师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是,网络教学的开展并不是集中在教室里,而是将教学内容放在网上,学生分散自学,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就需要为每门课程配备辅导老师。由于辅导老师需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网上人大”在选人时非常注重相关专业背景、学历、工作经验等,筛选出的老师还要进行面试和笔试,考查其网络教育技能,比如拿一些以往学生提出的问题,让老师进行解答,以此衡量其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态度,每半年还会对老师进行一次考核。在一个学习周期内,辅导老师先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计划作为参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学术性问题,也可以通过BBS、课程信箱、个人学习空间等渠道将问题反映给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会在三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如果是共性问题老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了讲解,如果是个性化问题老师则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辅导老师在课程BBS中,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还会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网上人大”还配备了视频答疑系统,可以实现与学生网上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方式会集中在考前运用于几门关注度较高的课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事务性服务一周七天无休息。针对学生的非学术性问题,比如,网站不会操作、学生证丢失、学籍的变更等,“网上人大”也提供了相应的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7×12小时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热线电话、BBS、短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比如学生要考试了,服务平台就会以短信的方式提醒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短信平台上订制某类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化通知服务。同时,系统还会通过数据沉淀功能,将学分一直没有明显变化的学生档案调取出来,由老师进行电话或短信的学习督促。

  前瞻性调研引领远程教育发展方向。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网上人大”还抽调院内具有教育技术学、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承担了远程教育领域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这在全国的网院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具体工作包括:国内国际远程教育的资讯采集、参加相关领域国际会议、形成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等。他们会在每个工作日将相关资讯整理成电子简报,通过邮件发送给公司全体员工、学院全体学员以及同行业的其他68家单位、所有服务中心和教育部远程教育协作组。此外,他们还承担了每年一次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包括在读学员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习困难调查、学习策略调查、学习习惯诊断以及职业倾向调查,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最终运用于教学的改革。所有这些工作无不体现了“网上人大”负责任办学的理念。在这里,学生毕业后并不是没人管了,学院的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永久向毕业生开放,学生可以常回“校”看看。“网上人大”还专门推出了毕业生服务工程,长期关注学生们的发展。

  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除了上述这些“幕后”的支持与服务外,“网上人大”与学生最密切的接触与服务还要通过分布在全国的100多个服务中心来实现。这些服务中心大的有10多位老师,小的只有一两名老师,老师的配备主要根据当地学生人数来确定的。以北京地区为例,由于要为8000多名在籍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网上人大”北京服务中心的规模在全国应该算是最大的,加上分布在北京各城区的几个服务点,共有17位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招生咨询、刷卡交费、学籍管理、免修免考、毕业管理、考务、学位英语、教材等方面的服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服务中心的每名老师还要承担班主任的工作,即由一名老师固定负责一部分学生的服务工作。为了方便学生办理业务,服务中心的老师实行轮休制,一部分老师周日至周四上班,一部分老师周二至周六上班,绝不让学生白跑一趟。

  负责的学校需要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开设上,之所以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对社工人才的需求, 既然是做教育的, 有需求、 有市场当然要做; 另一方面是 “网上人大” 之前已经做了十几个专业了, 虽然整个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评价并不高, 但普遍认为 “网上人大” 是个负责任的学校, 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政府来说, 如果要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肯定要选择一个负责的学校、 一个好品牌的学校, 而对于一个真正想学习的人来说肯定也会选择这样的学校。因此,“网上人大”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虽然道路可能会很曲折, 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机制上的东西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社工的待遇问题,“网上人大”有信心将社会工作专业打造成网络教育平台上同领域内最优秀的专业,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相信,“网上人大”会成就社工人才的专业梦想,让专业的社工人才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