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快节奏 中国人进入“碎片化”“数字化”新阅读时代

   2012年04月28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新华网2012年4月23日报道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府书城的畅销书专柜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的张宇女士在随意翻看。各种厚如百科全书般的“全知道”“大全集”等整齐地码放在柜台上,但这些书已离张宇的阅读习惯很远。
“看书的时间都是零零碎碎的,我更多地选择阅读电子书,因为看起来更方便。”张宇说。
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之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与传统的修身养性相比,实用性和功利化成为不少人阅读的动力,“碎片化”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数字化阅读”为标志的新阅读时代,即人们更多利用零散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阅读,包括电子书和纸质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2.3%,但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却达到了77.1%,其中报纸阅读率为66.8%,期刊阅读率为46.9%,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32.8%。
新技术的使用令阅读更具便利性,而人们整合了碎片时间,令阅读的门槛下降,阅读成了更多人的可能。张颐武认为,这种“碎片化”的改变不是阅读的终结,而是阅读的扩大。
这种阅读方式的“碎片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接受“浅阅读”的方式,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在哈尔滨读大学本科的王一涵就是这样一位“浅阅读”习惯者。他说,自己总是先读感兴趣的内容,日后想起来了再回头翻看其他内容。甚至连初二学生卢思宇也深有感触:“平时功课很紧,不可能有大块儿时间读课外书,只能是有时间时读一点儿算一点儿。”
为适应人们的阅读方式,多地图书馆也做出了改变,纷纷推出数字图书馆或网上图书馆等可供数字移动终端阅读的图文在线服务。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日前推出了手机图书馆项目,让读者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全文阅读馆藏的百万种图书、期刊、报纸等。
黑龙江省移动图书馆于今年1月开通,读者通过移动终端便可查询到全国661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可在线免费阅读3万多种电子图书等。山东省图书馆也于今年1月份推出了山东移动数字图书馆,并实现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最新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事实上,这种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设备等移动终端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让很多年轻人及农民群体从中受益。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2010年进行过手机阅读的群体占18-70周岁国民的23.0%,而这一群体中有52.0%是农村居民。此外,在手机阅读群体的年龄结构方面,一半以上的手机阅读群体集中在26周岁及以下的人群中。
张颐武认为,新阅读时代的种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化意义,浅阅读其实扩大了阅读的人群,让许多原本不阅读的人开始阅读,并非深阅读的人都走向了浅阅读。但应注意不要让阅读流向单纯的娱乐化,阅读的内容不要太功利化,兴趣和趣味要有所提高。
“纸质书以及深阅读仍具有其生命力,是不可替代的,后两者仍有稳定的拥护人群,‘浅阅读者在到达一定阶段后也会因需求的不能满足而走向深阅读。”张颐武说。(刘斐 辛林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