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化教育工作

 2007 年 04 月 03 日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讯(刘颖) 20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网首先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直接连接,从此互联网便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在中国迅速普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同时崛起。目前,全国高校不仅连入了互联网,而且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千兆校园网。据调查,国内互联网用户 60% 以上分布在教育科研领域, 20% 的网民为在校大学生,说明中国网络文化在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也应看到,网络文化必定会对年轻的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教育工作产生巨大的冲击。  

     网络文化是社会主导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尽管还不十分成熟,却已经显示出它自身鲜明的特点。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在此文化中使教育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文化的特点,一是环境设置的开放性。它允许在今后增加任何新的服务,而不受限制。网络文化兼容并包,不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服务,同时又允许任何一种文化利用它传播。在互联网上没有老手,只有“新秀”,它不分先后顺序,大家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五年前的“网络专家”,如果不思进取,现在很可能变为“外行”了。二是个性选择的自主性。网络文化尊重个人意志,网民可以访问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无论从传统意义上讲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网民可以就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文化注重个人的创造性,你可以建立个性化网页,并且随时可以修改。三是网上内容的多重性。因为互联网允许任何人发表任何见解、公布任何信息、张贴任何内容,网络文化内容必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四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五是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一封电子邮件从中国发到美国仅需 2-3 秒的时间,相隔万里,却近在咫尺。无论上网查询资料还是下载信息,网络是迄今为止速度最快的传媒。网上的内容更新速度快、发布消息快。发生在西半球的事情,因为有了网络可能东半球的人先知道。  

     在网络文化面前,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几乎处于“边缘”地位。教育创新不及网页更新,教育对象正逐步“网络化”。传统的教育“阵地”正在逐渐丧失。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让“网”为我用,为教育服务,努力消减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理、人格、情感的塑造。  

     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把握趋势,做网络文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网络文化已经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文化绝不会是昙花一现的过眼烟云,其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历史的必然。对个人来说,加入互联网将成为“心理年轻”的标准;对教育工作而言,加入互联网将是教学手段的一大技术突破。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所说:“在信息时代,教育必然信息化,而且必须率先信息化,由此去推动和引导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主动出击,迅速抢占“阵地”,建立有吸引力的高层次教学网站。互联网吸引如此众多的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象转移了,一方面要巩固原有的领域,同时必须迅速在网络中开辟新的“阵地”,建立符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有吸引力的网站。只有进入学生问题产生的网络环境,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可以依托校园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需求信息网页,开辟各种信息发布、学习技巧、考试须知、心理咨询等栏目;可以开辟校园热点讨论栏目,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总之,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吸引学生的教学网站,在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的,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培养目标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超信息量、主体性、交互性强及方便快捷等特色,凸现教育工作的效果。  

     积极自我充实,发挥优势,建立一套适合网络文化特点的网上教育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学习必要的网络文化知识,认真充实自己,并努力探索网上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网络教育内容和方式创新。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填鸭式、灌输式等方法在网络世界没有市场,靠权威也难以行得通。只有创造一种轻松自由、平等交谈、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的民主环境,才能发挥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适应多元化网络世界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对于各种不同网络观点要大度地认可其存在,因为“堵不如导”。教育应树立精品意识,建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网站,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让学生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他们才不会迷茫,才会在色彩斑斓的文化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学生世界观的教育,不应采用过去“唯一答案法”,而应主动适应网络多元化特点,通过向学生提供各方面信息与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比较中自主生活,突出教育的引导功能。同时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发挥学校教育工作辐射源的作用,向社会提供服务。  

     各级网络管理职能部门应做好信息的过滤工作。网络文化中有大量无聊和不良信息,对学生危害较大。这就要求网络管理部门做信息过滤工作,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危害。  

     总之,网络文化正以迅猛的速度进入学生头脑,学校教育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与发展条件。把握趋势,顺应潮流,将教育工作拓展到网络文化领域,使之为我所用,助我所长,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矛盾,寻找新载体,让教育工作在网络文化中焕发青春活力,是我们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

本文关键字:网络 时代 文化 教育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