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一、现代大学是构筑文化根基的主阵地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主流文化都力图追求某种社会认同,构建某种思想基础,提供某种精神寄托或信仰,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条件、精神、问题等。主流文化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真正影响着国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要在构筑文化的根基、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确立核心价值理念上作出独特贡献。这种贡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出人才、出成果和出思想。

首先,培养人才。“人是文化的创造物,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所以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积累和发展文化,大学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讲文明的人,成为具有公民道德、社会责任、文化价值、生存能力的人,使学生成为文明的创造结果。所谓人才,不仅是物质的人,更是精神的人;不仅有知识,更是会思维能判断的人;不仅追求自身的提高,而且促进社会的和谐;不仅能审视自己,而且能放眼看世界。爱因斯坦说过:“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种价值取向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在赋予人生意义、事业动力的同时,也约束和规范着人的行为。

其二,产出学术成果。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崛起,就必须“在知识上扮演一个有力的角色”,即对世界知识体系有贡献。大学在其中肩负重要的使命。大学通过学术成果来丰富、更新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宝库,成为文明的创造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原始性创新成果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的重要指标。

其三,引领思想。有一句名言:“最后,是思想而不是巨大的利益,来造成美好与邪恶的差异。”大学要做“有灵魂的教育”,应以思想“智库”的角色来对社会改造和不断进步作出贡献。大学的思想引领要体现为前瞻性、战略性、本原性和创新性,应把科学方法与研究领域中的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当前中国迈向大国之路的时代,就特别需要发展出能描述国内秩序,又能表达国际关系或国际事物,解释中国的国际行为的概念、理论或话语。再比如,文化强国对内要增强国人的自信、自爱和自强,对外要增强国际话语权,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就不仅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表现产品,更应该注重内容的选择和创新,以及包含在内容之中的中国价值观的设计。这些都是大学责无旁贷要做的。

[1]   [2]   [3]   [4]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