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英美游学印象:大学看重文化多样性

我这两年有幸到英国和美国的几所大学进行访学交流,开阔了眼界,体会了中西教育的差异。

图书馆里的天地

先说说它们的图书馆,英国和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环境都相当舒适——沙发、地毯、免费的电脑上网、富有美感的书籍陈列方式,设计感很强的书桌椅和柔和的光线。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微博]的图书馆专业藏书内容丰富,环境现代,提供大量免费使用的电脑,还有可以自己复印与扫描的优良机器设备,十分便利。而且图书馆是学期中24小时不间断开放。

我常去的是牛津大学博德里安图书馆,它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它的建筑宏伟精美,大多古色古香,陈列着油画和雕塑等艺术品。最有趣的是整个牛津大学地下被挖空做了藏书之处,并且在图书馆之间建有地下通道和调运书籍的传输带。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牛津市还有26个社区图书馆免费对公众开放。我还常去牛津市中心的公共社区图书馆,里面有数千册中文书籍。

在美国波士顿时,我住在查尔斯河畔,每晚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地下图书馆看书。有趣的是,我在那里见到丰富的组织管理和成功学激励书籍,理解到扎实的知识和强烈的渴望铺就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密苏里大学虽是在美国中部的小城哥伦比亚,但我在它的大学图书馆和自习区还是找到了“星级饭店”的装潢感觉,精心设计的功能区舒适而优雅,让人安安静静地在图书馆学习和工作,享受一种专注沉浸的状态。

看重文化多样性

欧美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他们也很看重文化的多样性和看待世界的多元差异化视角,具有各种丰富的学术讲座和文化活动。

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很高,具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这两所大学分别坐落在距离国际化大都会伦敦不远的小城牛津市和剑桥市,人口都在30万左右,宁静而远离喧嚣,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经院哲学传统,带给人一种“出世”的世外桃源感,古老和现代生趣盎然地交织在一起。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