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孙家洲:《后汉书》里的天下事

来源: 多彩贵州网-贵州都市报

《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断代史著作,全面记述了上起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196年的东汉历史。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对自己的史学著作,心高气傲的范晔认为“精意深旨”,是从古至今没有过的“体大而思精”的作品,其中的诸序与论赞,更是“天下之奇作”。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家洲做客贵阳国学大讲堂,为大家讲授了《后汉书》里的精华故事。

光武中兴

孙家洲教授谈到,西汉末年,王莽改制之举措,不仅未解决既有社会问题,反倒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在反对王莽新朝的过程中,起兵于南阳的汉宗室刘秀脱颖而出,击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重建汉家政权,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舂陵起兵后,刘秀很快就显露出了他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特别是在昆阳一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绿林军攻占长安后,刘秀为避嫌来到河北,仅有少数官属自随,在进军河北途中,他接受邓禹、冯异等人建议,招揽人才,安抚民众、交结、招抚地方势力。刘秀逐渐壮大时,以刘玄为帝的更始政权立刘秀为萧王,令其罢兵南归。刘秀以河北尚未安定为借口,拒不从命,继续用兵,逐一吞灭铜马等部割据地方的农民军,部众有数十万,关西人称之为“铜马帝”。不久,羽翼丰满的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公元25年6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仍沿用汉的国号,年号建武,刘秀就是光武帝。

随后,刘秀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就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在平定关东割据势力的同时,刘秀在关中也开始了镇压赤眉农民起义军的行动。到公元36年底,刘秀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孙家洲教授介绍光武中兴最重要的几个原因。

首先是刘秀能以诚待人,得天下隐逸与义士之心。

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载:建武五年,刘秀征召名士周党、严光入朝,想起用他们。结果是周党,入见俯伏而不拜谒,陈述自己愿意谨守志向,隐居村野。严光不受“谏议大夫”之职,而自愿到富春江去耕地、垂钓。对于他们的“狂放”,刘秀不仅没有责备他们,反而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豁达:“自古以来高明之君、圣德之主,必定有不服的人。伯夷、叔齐不吃周代的粮食,太原周党不接受我的俸禄,也是人各有志。”周党隐居黾池前,刘秀赐予他帛四十匹;严光老死家中,刘秀为他哀伤,下诏赐给钱百万,谷千斛。

其次能以诚待人,得天下英雄之心。

其时,刘秀在洛阳做皇帝,公孙述在四川做皇帝。占据陇西的隗嚣派马援做观察家,去瞧瞧这两位皇帝到底怎么样。公孙述见马援时前呼后拥大耍派头,做尽姿态,一副小国之君的模样。马援返回陇右后对隗嚣说:公孙述不过一妄自尊大的井底之蛙罢了。之后,他又去见刘秀,刘秀令黄门把马援引进,自己头戴方巾,在一间廊屋里笑迎来客。一见面便对马援说,直到今天才见到您,令人非常惭愧,真可谓英雄惜英雄。以后马援又与刘秀多次见面和深谈,有时甚至从晚上一直谈到天亮。刘秀的聪明才智、勇气谋略、气度胸襟,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令马援深深折服,从此效命刘秀,类似的还有冯异、吴汉、寇恂等云台二十八将。

第三,思虑周全,布局合理。

孙家洲教授介绍,光武帝刘秀的中兴之业,始于经营河北。而对渔阳郡的争夺,构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两汉之际,控制渔阳局面的彭宠,先归附更始政权,后来又投依刘秀。彭宠所派出的渔阳精兵,与上谷太守耿况的军队,实为刘秀经营河北的核心军事力量。

刘秀势力处于低谷时,彭宠对他的支持是巨大的,也是关键性的。但是,建武二年二月,彭宠却起兵造反,挥兵进攻幽州牧朱浮于蓟。对刘秀经营河北的大业,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刘秀在处置彭宠之叛时,表现得十分宽容,甚至几近柔软寡断。孙家洲教授认为,从缓处理的原因是为了牢笼河北豪强势力。雄踞一方的彭宠,后来被家奴子密等三人劫持刺杀,子密等人携带彭宠的首级投奔刘秀。这是替刘秀除掉了心腹之患。刘秀在暗自庆幸之余,却将子密等人封为“不义侯”,这个封号也显示了刘秀的谋略。

杨震之死

杨震是汉安帝时期的一代名臣,堪称东汉道德文章第一人。在儒林之中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誉。

从个人品行而言,杨震是居官清廉的楷模,特别是他“深夜却金”的“四知”典故,成为我国古代廉政的美谈。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了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时,王密为了报恩,深夜访震,送金十斤,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怕被人知道才不敢收,于是劝道:“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肃地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闻言十分羞愧。

孙家洲教授谈到,从立朝辅政的政治风范而言,杨震刚烈正直,批评时政积弊,不避形形色色的权贵,甚至敢于批评皇帝本人,是当之无愧的直言极谏之臣、社稷之臣。他的进谏,涉及到当时统治集团的所有弊端。批评范围之广大、用语之尖锐,在当时的高官重臣阶层实为首屈一指。这为他带来了千古流芳的盛名,也为他带来了罢官自杀的祸患。

杨震对汉安帝的几次强谏,是为了阻止内宠横行、把持朝政;制止朝廷的奢靡风尚;劝戒安帝虚心纳谏。结果同时得罪了乳母、宦官和一批得到皇帝信任的近臣。杨震的心态,从根本上说来,是属于儒者,而不是朝廷高官。杨震安排属官,开始查处中常侍樊丰及侍中谢恽等人贪占官府材料,而兴建家舍、园池等工程,因此,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噬。在这次肃清官场的腐败中,早已结怨众官的杨震被贪官们构陷,惹怒汉安帝,最终导致杨震太尉印绶被收,直至遣返原籍。忧愤不已的杨震在半路上服毒自杀,时年七十余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