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新中国外交的战略考量

新中国外交的战略考量——专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

新华网北京5月7日新媒体专电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一书,通过作者玛雅与十几位著名专家学者的对话,从不同角度探讨总结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对“中国为什么能”这一叩问做出了响亮回答。《参考消息》从4月28日起连续摘发该书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玛雅:关于新中国60年的外交史,从对外关系的演进来看,是怎么划分阶段的?

章百家: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十年一变”。即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这当然是大致而言。从那以后,我看可以再加上80年代“全方位”。从这时起,“十年一变”的周期也被打破了,中国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玛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主要是因为中共与苏共之间的历史渊源?

章百家:有历史原因,更主要的是现实原因。新中国成立之时采取“一边倒”方针,一方面强烈地反映出中共要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告别百年屈辱历史的决心。中共领导人认为,新中国要建立起新型的对外关系,就必须迅速割断同旧中国屈辱外交的联系,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洗刷半殖民地政治地位留下的烙印。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本质决定了新中国和西方大国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另一方面,中共在外交上面临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同时要保障新生国家的安全,还要为恢复经济争取到必要的外国援助。在美国仍在顽固地支持国民党,不可能转而承认新中国的情况下,解决这三个问题,只能争取苏联的帮助。因此,主动站在苏联一边,就成为最有利、也最可能获得成功的政策选项。

然而,如果把“一边倒”仅仅理解为“倒向苏联”,那就过于狭窄了。毛泽东说的是,新中国将“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倒”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毛泽东强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玛雅:如何评价这一战略的利弊得失?

章百家: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在“一边倒”的格局下,中国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阶段,中国在实现社会变革、推进国家统一、加快工业化建设、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并重返国际舞台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玛雅:进入60年代,随着中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外交从“一边倒”进入“反两霸”时期,这也是一种应时局变化的战略选择?

章百家:“反两霸”是在中美关系僵持、中苏关系不断恶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时期,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偏差,主要是高估了美苏合作的可能性以及战争和革命的可能性。这种偏差导致中国的对外政策日趋激进,试图在推进世界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以一种现存国际秩序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然而,无论如何,中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为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斗争是必须加以肯定的。正是因为中国敢于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才得以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逐步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完全独立的力量。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