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黄大慧:东亚自贸区建设应直面障碍

中韩两国建交20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世界罕见的成就。目前,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从国际环境来看,自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全球范围内的多边合作路径受阻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通过推进双边或区域合作方式深化贸易合作。然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前景并不明朗,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所抬头,为全球贸易往来蒙上了阴影。从地区角度来看,尽管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最耀眼的经济增长点,但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却明显落后于欧美,尤其是中日韩三国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尚未达成任何自由贸易协定。

在此背景下,中韩5月2日宣布正式启动自贸谈判,可谓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破冰之举”。

一方面,中韩自贸谈判将对双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促进作用。中韩自贸区的达成,将降低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通成本,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往来。两国在贸易和投资等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中韩双边自贸协定一旦达成,或将成为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新范本和经济一体化的新起点,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对于东亚地区自贸区谈判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其前途光明,但道路或将曲折,需要各国拿出决心与诚意,积极努力推进。其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韩两国部长联合声明来看,设立正常产品轨道和敏感产品轨道的做法,充分考虑了两国相关产业的不足,有助于解决贸易领域中的敏感问题。如何在互相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同时,给予部分产业一定扶持?这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之一,需要深入考察相关各国的实际发展水平,做到平衡与兼顾。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