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龚群:教师职业是我终生的喜爱

龚群(2013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1952年10月生,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伦理学与政治哲学教学与研究,当前研究方向主要为伦理学理论、西方伦理思想史、政治哲学和应用伦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任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伦理学会常务理事。

著作《当代西方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研究》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7),著作《罗尔斯政治哲学》获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08)。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排名第一),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排名第一),北京市精品课程奖(2010年,排名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奖(2011)等。

龚群

 

师言

“教师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我终生的喜爱。”

当一名教师一直是龚群的理想。从事教学工作已有30个年头,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也近20年,他的同事说,“讲台是他的神圣领地”,而在他看来,三尺讲台是他的生命价值实现的平台。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对于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我们只有努力再努力,力图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龚群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池水”

17部专著,4部译著,150余篇学术论文,600余万字的学术文字,近10年来其论著论文在CSSCI的引用数近200次,对于龚群取得的成果,学界评价说“这在国内同行中都是为数不多的”。

龚群认为,做好学术是教学之本。“教学与科研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只有科研搞好了,才可搞好教学。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使青年学生拥有自己的真知、真学问,使学生得到提高。”他说,“从事教学三十年来,我历来提倡的是科研先行。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池水。”

“学问是终生的事业,必须穷经皓首,而不知老之将至也。我越来越感到,学问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因为学问是一个海洋,我们每个人只能取其一栗而已。”龚群始终强调,必须激发青年学生做学问的热情和信心,培养学生做学问的能力,方能使得我国的科研事业能够真正繁荣发展。

适应研究型大学的需要,龚群注重在课堂上把前沿知识和基础知识相结合,以科研优势为教学注入活水活力。“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材。学生并不一定从事所学专业的研究,但是,大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和能力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龚群说,要通过各个学习阶段的训练,使学生对于世界有着更好的理解,为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背景知识的作用,而这是终生受益的。

[1]   [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