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开始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愉快旅程

   各位同学: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习。

  我是本门课程的辅导教师马老师,欢迎大家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这门课程。该课程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大家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跟着老师的学习安排扎扎实实的学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大家为什么要学习文学呢?我承认在当今这个社会,很多人也许会倾向学习英语、国际贸易、财会之类等热门学科,文学普遍受到冷遇。其实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首先,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伟大作家创作的经典作品能够从时代最高真理和人性视角的高度直面人生,直指心灵。经典文学作品代表了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对于不是专门从事文学研究的学生而言,对文学作品的学习,重要的不是探讨文体的结构和语法修辞的繁琐,而是要通过文学文本,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天地,领悟人生真谛,提升人生境界。不论是文学语言营造的鲜明形象,或是文中表达的哲理,都能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掌握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提升人文境界。

  当今是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通讯方式的进步,一方面,让地球缩小成“地球村”。另一方面,也让传统的伦理道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多元文化的严峻挑战。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年拥有知识体系,但是缺少人生信仰,缺少文化积淀,缺少审美能力,缺少精神引领,成为精神迷惘的空虚的一代,那我们去哪里寻找心灵精神的家园呢,建议大家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寻找人生的终级价值。如果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揣摩《易经》、《论语》、《道德经》等文学经典,本门课程学习的上古神话、《诗经》所高扬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墨家的“兼爱”和“非攻”,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等都凝聚了丰富厚重的人文涵养。文学经典为我们全民族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教育的尽头是文化,生命的尽头是精神,大师和先哲,他们留给后世的往往不是掌握了的知识,而是他们倡导的精神,他们行事做人的品行、操守对人类的影响。本门课程集中了介绍了楚辞、《诗经》、汉赋、《史记》、建安文学、南北朝民歌等知识,建议大家结合阅读原著认真掌握本门课程。学习本门课程时,大家不要仅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努力揣摩经典作品,学习先哲大师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艺术性很高。从我们这门课要学习的《诗经》、《楚辞》到以后课程要学到的唐诗、宋词,辞藻繁富精丽,读后不仅能提高人文素养,同时还是精神上的一种高级享受,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有些作品建议大家熟读成诵。

  马克思曾经说过“掌握一门语言,就等于掌握一项武器”。大家学习好了祖国的语言,就能更正确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更完善地表达学术成果。我反对大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我们要用“拿来主义”的科学方法去学习古代文学,要把古代文学中的优秀的遗产批判地继承下来,推陈出新。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同时对大家表示欢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共同交流,取得更大的进步。老师会把教学计划以及各章的学习指导等内容放在bbs上,并陆续发布一些参考材料,希望同学们参照这些资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送大家一句格言: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才有千难万难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我们共同的bbs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