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系列报道之四十二:永远不浪费一分一秒——记徐静同学
网上人大常熟服务中心090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徐静在一家芬兰独资的造纸企业工作,职务是生产部秘书兼高级职员,具体负责协助生产经理处理日常事务,包括人员管理、成本核算和原材料控制等等。为了在外企激烈的竞争中拓宽职业道路,增加理论基础,提高职业技能,她一直想继续深造。2005年,她从当地的《常熟日报》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在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服务中心。她上了学院网站仔细了解了网上人大的课程设计和考试安排,感觉特别适合自己,便欣喜若狂地报了名,成为了常熟服务中心的第一批学员。她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网上人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的学习,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网上人大除了专业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给了她丰富的空间去选择喜欢的或者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课程。《经济学》、《统计学》、《商务英语》等课程对她的实际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帮助她熟悉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学会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她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学在职的学生都觉得英语是一道难过的“槛”,她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商务英语》时,她尝试着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她在背诵英语单词和短句时播放录音,边读课文,边听录音,从而形成了信息的双向刺激,强化了记忆效果,课程考试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她主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功课的掌握程度,因此不能弄虚作假。即便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如意也不必担心,因为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每门功课三次的考试机会,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开卷考试并不是简单照搬书上的内容,更注重考查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看书、网上听课、找资料对于开卷考试都很有必要,要考出好成绩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另外,在复习时要对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既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又能拓宽思路进行知识组合,交上满意的答卷。
徐静在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时间紧。因为在外资企业上班,平时工作较忙。她早出晚归,下班到家要六点多,还要挤出时间照顾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因此她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首先,她列出一周内要做的重要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吃饭、睡觉、上课等非花不可的时间,再选定合适的时间用于学习。作息时间表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能够让她了解如何支配一周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帮助她在百忙之中完成本科学业,也算是她在网上人大学习过程中的所得之一。
毕业前夕,她参加了常熟服务中心在2009年9月份组织的“庆祖国60周年华诞,观母校育人风采”回校主题活动。中国人民大学一行不仅加深了常熟师生、同学间的情感,而且对网上人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看到学院有那么多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支持着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她感到无比的幸福!毕业了,她最想对在读学生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潮起潮落,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人,就应在失败时能拼搏奋起,去谱写人生的辉煌。在成功时,亦能居安思危,不沉湎于一时的荣耀。在鲜花和掌声中,时时刻刻怀着一颗积极寻找自己新的奶酪的心,处变不惊、成败不渝,始终踏着自己坚实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这样才能在这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社会大潮中成为真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