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研究

  ——时尚类杂志女性读者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怠。这也是在现今激烈的商业战争中各企业行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真正的行销者对消费者到底了解有多少?营销 者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而检验经营者市场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他们头脑中 的“消费者”观念,因为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是建立在对消费者心理认识的基础上。近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国,在争夺市场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 功事例说明,市场营销战略思想就是:研究有关市场的消费者心理特点,并依据其特点制定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相比之下,我们的许多经营者虽 然也在口头上说:“以消费者心理为中心”,但长期的“思维定式”在头脑中形成的还是以我为中心的经营观念,对当代消费者心理并不了解,以至于市场越来越 小,生意越来越难做,所以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深入研究的目的是制定出完美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产品,市场,消费者心理研究,女性消费者心理,营销策略

  【正文】: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各方面的商品极大丰富,而且产品线也更加细化,消费者的可选择商品范围越来越 大,消费心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就要更加准确地抓住消费者心理。如今不少经营者的营销观念并没有真正体现消者心理特点,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所制定 的营销策略也是在上述观点下,将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加以组合,就应用到市场中,这样的营销活动实际上是“产品定位”而不是“消费者心理定位”。

  本文以时尚杂志为例,对女性消费者心理进行研究。杂志也算是一种商品,单本定价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品。目前我国杂志有近万个品种,在这 近万个品种中,时尚类杂志的品种数量虽然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其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及一系列的社会效应非常巨大,众多企业也是看到这一领域的效益,纷纷投身进 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自身的素质,社会阅历,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大不相同,对时尚的解理大相径庭,这就要企业根据自己的产品,也就是 杂志的内容,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再针对这部分读者制订有效营销方案,再通过读者对杂志的信息反馈,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读者的需求,再不断完善自 己的产品,这也算是对消费者心理研究的一种。杂志这一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有其特殊性,时尚类杂志由于其盈利模式不同,从而营销方式也就不同,时尚类 杂志以女性杂志居多,对这一商品来说,就要更了解现代女性的需求、生活模式、消费观念和所要达到的愿望。

  一 消费者和消费心理的相关理论

  (一)消费者概念

  消费者,英文为consumer。科学上的定义为,为食物链的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法律 意义上的消费者指的是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对于消费者的概念,在各国法律中,以及一国各部门法规中不尽相同,在许多书籍中也没 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在本论文中我定义与讨论的“消费者”一词的定义是指购买或使用各种商品,或是希望满足他们需求的欲望而驱动的潜在群体构成。从消费的过 程来讲,实际参与消费活动的不一定是某种商品的需求者或使用者,而他仅仅是个购买者,消费过程可分为需要、购买、使用这三个过程,也就是说处于这三个过程 中某一段或是全程的人都可以称为消费者。

  (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1.消费者心理

  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一般是:先接触商品,引起注意;然后经过了解和比较,产生兴趣和偏爱,出现购买欲望;条件成熟,作出购买决定;买回商品,通过使用,形成实际感受,考虑今后是否再次购买。

  2.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在狭义上讲: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讲:消费者为索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三)购买时尚杂志消费者的界定

  时尚杂志消费者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购买其它种类杂志消费者而言的。对于“时尚”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确切的定义。“时尚杂志”也 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存在于我国期刊的官方分类当中。但在2007年发布的《中国报刊广告年度报告》中使用了服饰美容类和城市生活类杂志代表了时尚杂 志这个名词。时尚类杂志将购买者定位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部分读者,在精神上积极向上,在生活中喜欢追求新鲜时髦的东西,注重外在形象,追求生活质量,且拥 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综合以上,笔者认为购买时尚类杂志的消费者是指具有较高学历、较高经济和社会地位,乐于接受各方面的时尚流行资讯的读者。

  二 时尚类杂志女性消费者消费心理特点

  (一)女性消费者消费心理特点

  1.女性消费者数量庞大,是大多数购买行为的主体

  女性消费者数量庞大,市场潜力极大。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女性有6.12亿之多,占全国人口的48.37%,其中在消费活动中 有较大影响的是中青年妇女,即2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4%。市场上有一半商品或一半以上的商品是供给女性使用或由女性来完成购买 的。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于整个社会,由于女性特殊的职业地位,往往由女性来扮演照顾家庭或者企业后勤的角色,就连一些男人使用的物品或者是孩子使用 的物品,其购买权往往也掌握在女性手中。

  2.购买商品挑剔,选择性强

  相对于男性,女性购物时更专注事物的细节,对商品很挑剔。大多数女性认为,有品位的女人一定是精致的。她们往往要求自己从外衣,到鞋子,小饰 品,内衣,乃至睡衣,都要做工精良,细节完美,甚至一件衣服的一个外露的线头,都能直接影响她们的购买行为。这些充分说明女性的挑剔性、选择性极强。

  3.注重商品的外观和感性特征

  注意商品的外观和情感。女性爱美、求美心理加重了对商品外观形象的注重,因此女性大多购买软性商品(即流行性装饰性强的商品)。商品的品名、款 式色彩、商品美感、购物环境气氛等因素易引起女性消费者情感变化,产生冲动性购买。在给丈夫(或男友)、子女、父母购买商品时,往往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

  4.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具体利益

  注意商品的实用性和具体利益。由于女性消费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她们对商品的关注角度与男性大不相同。在购买商品时,反复询问,对商品在生活中的实际效用和具体利益表现出更强烈的要求,特别是商品细微之处的优点,往往能迅速博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

  5.注重商品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

  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目前,中青年妇女普遍是职业女性,她们既要工作,又要处理家务,所以迫切希望缩短家务劳动时间,能更好地休闲 娱乐。为此,对方便性的日常消费品,有强烈要求。同时,女性消费者对生活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事物,都充满热情,如装饰居室、设计服饰等,以显示其创造 性。

  6.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女性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她们往往以选择眼光、购买内容及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在购买活动中,营业员的表情、语言、广告宣传及评价,都会影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进而影响消费行为的实现

  (二)时尚类杂志女性读者消费心理特点

  1.年轻女性占绝大多数

  在时尚类杂志的消费者中年轻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北京某市场监测有限公司对全国30个重点城市的70000个15-60岁的时尚类杂志女性 读者进行调查,发现对流行先锋、成就导向、服饰美容方面杂志进行消费的读者所占比例最高,占样本量的63%,而且平均年龄23.7岁,她们追求时尚与流 行,喜欢变化和与众不同。

  2.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因市场上女性时尚类杂志定价不低,所以如《世界时装之苑》、《瑞丽服饰美容》等时尚类杂志都将目标读者定位为中国高级白领女性,她们不仅拥有高 学历(大学以上学历)、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从事脑力劳动)。当然也有如《瑞丽服饰美容》将“潜在目标群体”即“潜在白领群体”定位在高校女生上,高校女生 是女性时尚类杂志不可忽视的目标读者群体,现在很多女性时尚类杂志为高校女生打造了适合她们需求的专栏,如面试完美妆容、实习期的服饰搭配、涉世之初人际 关系等等。

  3.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市场上的女性杂志定价大都是20元,也有如《米娜》18元、《悦己》15元的杂志。这种价位就决定购买此类杂志的女性读者要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并 且购买能力要强。如《瑞丽伊人风尚》在创刊之初,其市场定位就是面向25-35岁月薪5000元以上都市职业女性。可见时尚类杂志将目标读者定位为中国白 领女性。

  4.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中国白领女性,她们不仅拥有高学历和较好的职业,同时也懂得爱护自己和装扮自己。对外在事物普遍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喜欢流行与时尚,而且事业心强,做事果敢,并愿意承担风险,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5.希望消费时尚杂志得到精神上满足

  时尚类杂志展现的消费内容大多是:展现时尚生活理念,宣扬时尚观念,培育时尚消费群体;以“美丽”的名义介绍时尚消费品;以明星、白领为主角, 呈现时尚生活方式或时尚界盛宴,让她们为时尚产品说话。而且从封面、栏目、标题、图片、色彩、文字各方面吸引读者眼球。女性时尚杂志的很多内容都是为了满 足女性精神生活的需求:阅读杂志成为一种重要休闲方式;女性可以在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轻松时尚的时尚类杂志中体验阅读乐趣;女性时尚类杂志成为现代女性 追求高层次的生活指南的同时,也承担了提供娱乐的功能,如《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等,以每一期封面和每一幅插图都像在向女性消费者传递推销着一种难以 抗拒的美丽,使其消费者从杂志上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三 时尚类杂志对女性读者的营销策略

  (一)时尚杂志在对女性消费者营销的问题

  1.杂志内容雷同,缺少自身独特的特征

  女性时尚类杂志尽管种类繁多但缺乏鲜明的个性,杂志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缺少自身独特性的特征。时尚类杂志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即为正文和 广告。我对目前市场上的几种畅销杂志内容进行了分析,几乎所有的女性时尚类杂志都是以明星名模为封面、以情感生活为专题、以时装美容为内容、以旅游品位生 活为衬托等等,封面故事、时装FASHION、专题FEATURE、美容BEAUTY、生活方式LIFE STYLE五大内容不可或缺。例如:《时尚伊人》强调3F女人(Fun风趣、Fearless大胆、Female韵味),每月必有封面介绍、时尚生活、男 性视角、美容顾问、美容圈、时尚圈、信息(主要为流行信息);《时装》架构为流行风、潮汐、热风、流行阵线、摩登在线、关注、精英女性、霓裳、衣橱、饰 界、明星、男人榜、专辑等;《时尚芭莎》有“风格版推荐”主推风格明星、服饰搭配、品位升级课、名媛品位清单,“时装版推荐”主推各种新衣搭配、时尚人 物、偶像风格等,“美容版推荐”主推时尚妆容、美容博客、护肤瘦身等,“人文生活版推荐”主推生活艺术、生活时间、品位生活等。另外,很多女性时尚类杂志 还加入占星卜卦等有关星座的内容。广告则在整本杂志中所占比例也较高,《瑞丽服饰美容》、《时尚伊人》的广告可以占到近四成,可以看出杂志中充斥着很多广 告。现在的一些时尚杂志厚度到三、四百页,但广告内容已经占到整本杂志近四成。时尚类杂志的内容同质化首先表现在内容上盲目追逐热点,缺少特色,一旦对准 白领女性阶层,无论杂志的定位如何,都把大部分篇幅用在服饰、美容上,把大部分人物焦点都放在明星、模特上,忽略了更细微的读者需求,缺少人文关怀。内容 设置上没有进行创新,一般都是服饰、美容、美发、明星、娱乐休闲、流行资讯等话题,栏目设置大同小异。杂志编辑方式也较为相同,如《时尚伊人》《世界时装 之苑》同属欧美系杂志,模特多是同属于欧美秀场的模特,介绍服饰也是通过秀场上模特周围的服饰单品为主,加上美容产品及模特面部大片来编辑。日系杂志如 《瑞丽》、《昕薇》选择了具有东方特色的模特,通过模特在各种场景或活动场所来展示的服装、服饰搭配并配有相关产品的图片,信息量很大。美容、美发部分通 过介绍各种技巧、知识来编辑。从选材到排版,从栏目到文字插图几乎存在着很多的雷同,相当于你拥有一本杂志的话就可以减少其他同类杂志的阅读。这样的雷同 使女性时尚杂志市场出现量多质少的现象。

  2.读者定位不明确

  时尚类杂志在创刊之初就必须有明确的读者定位,它是一面旗帜,既能够明确杂志的整体风格、栏目内容、个性,又能够帮助界定其参与竞争的市场。当 前,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类杂志都有自己的明确定位。我对以女性读者为主要营销对象的几种时尚杂志为样本,对他们的定位进行相关说明:

  (1 ) 瑞丽服饰美容

  定位特色:让东方女孩具备国际化时尚,一学就会的个性化打造方案,最丰富多样的品牌展现平台,展现专属东方女性的国际化时尚度,让每个女孩从外形到内在都具有好人缘,风格多变提高好感女孩竞争力。

  (2)瑞丽伊人风尚

  定位特色:引领亚洲office lady打开国际视野,让中国白领女性日益成长成熟,实现个人形象的国际化和内心的成熟与强大。

  (3)昕薇

  定位特色:引领最前沿的流行风潮,指导最张扬的个性女生,介绍最实用的扮美技巧,展现最时尚的魅力生活。

  (4)世界时装之苑ELLE

  定位特色:引导服饰、美容、生活最新潮流趋势的同时,贴近中国时尚女性生活,帮助她们成为“Sexy、Spirited、 Stylish”的现代女性。

  (5)Vogue服饰与美容

  定位特色:“时尚影像文化的风向标”,坚持贵族品味至上的精品杂志路线。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时尚类杂志看起来宗旨明确,实际上定位模糊、雷同,缺乏独特性。《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Vogue服饰与美 容》他们所定位的使用者无论是城市年轻女性还是都市女性又或是职业女性,实际上都是白领女性,这样的定位也没有体现出多少实际的独特性。时尚类杂志用于市 场细分的标准比较单一,大多以读者的年龄为主,而16-35岁的女性白领是众多办刊者都青睐的对象。所以对市场细分不够,导致读者定位不明确。

  3.促销手段比较单一乏力

  促销手段虽然不能提高读者的认知度,但是对短期提升销量却很有效,因此为了增加发行量,各种时尚类杂志都开展过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目前的时尚 类类杂志都是铜版纸印刷,精美的大片图片,对高品质生活的标榜,超厚的页码,因此想通过杂志自身吸引潜在的女性消费者是非常困难的,要是通过开展一些促销 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大部分杂志为了短期提升销量,常常用随刊附赠、一期多刊(增加厚度)的形式进行促销。因市场上时尚类杂志以女性读者为消费者对象的 杂志占近七成的市场份额,所以随刊附赠各种化妆品、小饰物就成为时尚类杂志市场上热衷的促销手段。《世界时装之苑》在一次周年庆的时候,随刊赠送一个超大 旅行袋,之后还有附赠名牌睫毛膏、唇彩等,在当时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读者购买热情空前高涨,在刊物上市当天,一些热点地区的零售点就销售一空,最后,一 些贪图小利的零售摊主把原来定价每本20元的杂志涨到了每本30元,甚至更高进行销售。由此可见,这些促销行为带来了一时的销售繁荣,但确给一些坚持以内 容取胜的杂志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一些杂志也纷纷开始随刊加赠,而且赠品的品质越来越高,一时间,随刊赠送超值礼品成了时尚类杂志销售的 必须手段,各种各样的女性用品都成为了赠品。随刊赠送的促销形式虽然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冲动心理,在短期内增加了杂志的销量,但这也使得杂志的发展陷入了尴 尬地步。一期多刊(或增加厚度),这种促销手段也是当前较多杂志使用的,一般时尚类杂志每本在300页左右,为吸引读者,杂志就越做越厚,2010年《世 界时装之苑》有一期厚度达500多页,但增加的实质内容并不多,大多都是广告页。这一手段也慢慢失去效果,读者也不再为之所动。促销是时尚杂志争夺市场的 一把利刃,但其手段又贫乏无力,加上政府部门看到杂志市场随刊赠送愈演愈烈,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他们出面联合十几家杂志社签属了不再随刊夹带赠品的行 业自律书,自此之后市场相对规范了,但这种促销手段没有之后,杂志销售顿时陷没有任何促销的境地。现如今,为了提高自身杂志的销量,随刊赠送之风又开始, 随刊赠送礼品的杂志比比皆是。可见这一促销方式是直接抓住消费者心理,刺激消费者购买,在短期提高杂志销量的最有力的手段。

  4.销售渠道建设过于盲目

  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根据这个定义,杂志的营销渠道就是指使这些杂志顺利地被读者使用和消费的 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发行渠道。时尚类杂志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后,就要跟据消费者的消费特点确定自己的发行渠道,以便杂志顺利地进入 消费者手中。女性读者的时尚需求是时尚类杂志营销的起点,完善顺畅的营销渠道是时尚杂志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反之,如果通路不顺畅,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再 好的杂志也不会得到有益的发展。在杂志的发展初期,多以邮政发行渠道为主,但其受制度的限制,严重阻碍了杂志的发展,各个杂志企业纷纷开始自办发行,尝试 多渠道发行。如今各种营销渠道已经建设得非常好,如报亭,地铁,便利店,大卖场,机场等,针对女性读者,也在女性消费者经常出入的地方如公司内部陈列、发 廊、美容院、超市等渠道进行了开发。现在已经是渠道为王的时代,进入某一渠道内进行销售都要交纳一笔不小数额的进场费或配送费,时尚类杂志由于其经营性 质,当然希望进入所有渠道进行销售,但由于时尚类杂志的定位不同,就要有选择地进入某些渠道,立足脚根之后再图发展,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实现更精准地营 销。

  (二)对时尚类杂志社营销的建议

  1.细分市场,精准定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越快,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就越大,市场细分的趋势也就越明显,与其他产品不同,时尚类杂志同样面临着受众分化和市场细分 要求。“广而全”的杂志会慢慢失去读者,“专而精”的杂志受到了青睐。这一转变过程序也是市场细分的过程,充分利用这些综合信息细分市场。社会的发展和变 化是市场不断进行细分的根本原因,只有不断细分市场,形成特色和差异。时尚类杂志的女性消费者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白领”已经不是这个市场的准确表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我国的“白领”阶层已经不是一个招牌,而中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分层性的特点,他们分布在金融、IT、贸易、地产等新兴职 业,他们是经理人、民营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拥有消费品的标志,如高档私有车、住宅等。他们有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消费观,具有年轻化, 高学历、高收入的基本特征,他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一个人平均购买服装消费为7582元,购买各类化妆品消费为2823元,在北京某市场监测有限公司的一 次调查中,81%的被访者拥有一件奢侈,83%的被访者在未来两年将要或继续购买奢侈品,他们更愿意享受生活。而目前我国市场上瞄准“都市白领”的时尚类 杂志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细分的需求,因此我认为,应当全面打造时尚杂志,必须在栏目设置,市场定位,信息内容等多方面考虑,以满足新一代女性读者的需要。

  2.加强品牌建设

  时尚类杂志在品牌繁多又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状态下,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做好品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立体的品牌形象,才是杂志社现今最重 要的工作,才能增加杂志的无形资源,为品牌延伸做好铺垫,这对杂志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品牌营销,目前竞争激烈的女性时尚杂志中,单品种销 售已经很难再取得优秀的销售业绩,必须打造品牌效应才能立足市场,这一点上时尚集团,瑞丽集团,康泰纳仕集团就做得非常好,众多杂志共享一个品牌,在市场 开拓,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显出优势。活动营销,也称为事件营销,本意是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和整合有效的资源,策划在大型活动而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 知品度和影响力,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行销方式。时尚类杂志进行品牌营销时应该根据活动性质的不同,分为公益活动营销和商业活动营销。

  公益活动营销就是指利用各种公益性的活动,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时尚类杂志可以通过组织女性读者感兴趣的文化、体 育、娱乐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品牌形象,如《时尚芭莎》杂志组织的慈善拍卖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吸引了社会上众多知名人士和娱乐圈的大牌名 星,众多媒体也相关报道。又如《时尚健康》杂志接连几年请当红女性明星拍摄以“关爱女性健康,积极进行乳腺普察”为主题的封面,关爱女性,积极倡导女性要 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生命,这也在社会上引起广大女性读者的关注。公益活动彰显时尚杂志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品牌形象。

  商业活动营销也是时尚类杂志开展活动营销的一种有益思路,它是指借助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各种商业活动,或通过同业活动制造社会热点,实现与目标读 者的良性互动,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影响力,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时尚类杂志进行商业活动的营销策划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应该体现创新,活动形 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与竞争对手的活动形成差异,体现自己的特色。如瑞丽集团就成功打造了自身品牌的标志活动——“封面女孩选拔大赛”,《昕薇》杂志举办的 “北京女孩平面模特大赛”,这些活动都有自身的影响力,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而且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杂志之间的距离。可见加强品牌建设 对时尚类杂志在各方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杂志获得市场持续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立足根本,着眼新媒体发展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时尚类杂志企业应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着眼于新媒体的开发及应用,如通过网络、手机等,全力推进营销渠道电子化。电子化的 营销渠道就是产品销售的网络化。时尚美丽的网页封面,引人阅读的目录,所展示出的视觉效果,都有极强的电子化吸引力,加之时尚类杂志中女性消费者95%的 年龄层都在15-45岁之间,她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在网时间也很长,这就促使时尚类杂志可以进入电子化交易。随着市场繁荣,科技高速发展,在我国手机用户 已经突六亿,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须品,手机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色彩越来越清晰,3G网络的的开通, 手机上网已成为普通功能,各种在手机上应用的产品也随之而出,目前已有杂志已开通付费手机杂志,通过手机上网,随时随地欣赏杂志了。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好地 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有效降低渠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杂志发展新兴之路。

  结论

  时尚类杂志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相对而言是一个新兴的时代产物,以女性读者为定位的时尚类杂志是整个杂志行业中崛起较快的一种杂志群,一直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传递时尚流行,贴近生活,引导消费,同时作为广告载体带有浓厚的刺激消费气息。杂志无论从其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明显的营销特 征,内容的吸引、形式的独特醒目都是其营销的巨大亮点所在,它们对女性消费群体的影响力是巨大,围绕着女性消费者进行独特的营销。 但是女性时尚类杂志发展的历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它们宣扬的消费主义过于虚拟化,过于美好奢侈化,它们所处在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越来越同质化的环境,它 们在中国的发展缺少本土化文化底蕴,这些都是产生批判以及被批判的根结所在。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时尚类杂志要超越现在同质化的同类杂志,运用自身独特的 品牌定位、认清自身特点,与受众互动满足受众所需;要以更好的文化底蕴来消除现有的拟态生活;要以本土化的思想结合本土化的时尚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目标受 众。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阅读时尚类杂志的女性读者的消费心理,就成为现今时尚类杂志出版社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焦利军,邱萍 《消费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赫连志巍,李航,尤振来 《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美)霍金斯 等著,符国群 等译 《消费者行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陈文华 《消费心理与营销对策》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5.赵春菲 《巧赚女人钱/揭秘女性消费心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徐连明 《差异化表征:当代中国时尚杂志"书写白领"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赵云泽 《中国时尚杂志的历史衍变》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8.马翠华 《击中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